龍七公:八一建軍節 談港人參軍

今天是「八一建軍節」。回想起一九二七年的南昌起義,走過抗日、解放戰爭、珍寶島反擊戰、中越邊境保衞戰等不同事件直到今天,為中國國防安全和人民幸福提供堅實基礎,的確是不容易而又令人可敬。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中,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防務一直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而國家的《兵役法》沒有在港實行,故香港居民暫無法投考解放軍的行列。趁着「建軍節」,也談談港人參軍的一些看法。

根據《基本法》第三十三條,「香港居民有選擇職業的自由」,但基於祖國賦予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內,國防和外交事務仍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所以香港一直沒有軍人和外交人員兩種職業。有些新加坡朋友曾對我說,香港其實真的很幸福,有強大的祖國作為後盾,不用為軍費籌謀之餘,政府也不用整天周旋於外交事務當中。

相反,新加坡每年的軍費逾一百億美元,相等於逾七百億港元,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點三。另外,雖然新加坡人口只有五百多萬,但要維持其國防的需要,常年連後備役要保持二百萬的兵力。故此,眾所周知,新加坡的男性公民需要接受為期兩年的強迫義務役,對許多年輕人來說也是挺吃力的。可想而知,祖國一直對港有充分的照顧,承擔起國防的責任,以免為香港帶來沉重的開支。

軍隊訓練 修養意志

話雖如此,其實香港不乏有志之士,希望參軍報效國家。曾經有人指出,上世紀的「亞洲四小龍」,亦即南韓、新加坡、台灣地區及香港,其經濟能夠發展迅速,與所實行的兵役制有關係。當然,此論述是與香港無關,但也可思考一下當中的意義。

南韓、新加坡及台灣地區三個地方,因着其本身對防衞的需求,均要求青年男性公民參與義務兵役。事實上,當兵是一種可以讓年輕人迅速成長的途徑,增加其責任感及團隊合作的精神。試想想,在軍訓期間,每天皆按嚴謹的紀律作為生活標準,即使是再頑劣的青年也好,品行都會因而有所轉變。同時,軍隊是講求意志修養的地方,亦是建立公民意識最有效的途徑。當兵役完結後投身社會,心理質素獲得相應的提高。

於今年兩會期間,有港區代表提案建議國家修改相關法律,允許港人參與軍隊服役。部分解放軍代表團的成員表示,有香港青年矢志參與解放軍保家衞國,是個良好的願望,但相關的法例仍需進行研究。其實,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都有保衞國家的義務,讓港人自願參軍是可積極考慮的。除透過自願參軍外,香港社會各界也可透過增強國家安全意識教育,讓港人都可在自己的社會崗位及生活,為國家安全出一分力。

引《兵役法》 仍需探討

事實上,如要香港人自願參軍成功,就需解決相關的法律問題,包括研究《兵役法》是否需要進行本地立法等。雖然香港與內地一樣同屬中國範圍,但在中央政府嚴守「一國兩制」的原則下,此等細節還需作出詳細的探討。不過,說到底,許多香港居民與內地同胞是同心同根,中央也應能感受到港人的愛國情懷。故此,在未來的日子中,相信港人很大機會能在一定條件下獲得參軍機會,不會因為香港的身份而被拒諸門外。

話說回來,今天是「八一建軍節」,內地不同地方都有慶祝的活動。此乃一個好機會,思考解放軍過去的艱苦歲月。由野貓式游擊隊到今天的百萬雄師,由「零」海軍船隻到今天捍衞南海和東海的艦隊,一切也是如此的不容易。若港人未來有途徑參與祖國富國強兵的過程,承擔部分責任,也可算是一種極高的光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