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屋供應量未來出現插水式下跌,搶購潮勢必更熾熱。房屋委員會最新數字顯示,二○二二/二三年度資助出售房屋只有一千五百個單位落成,創未來五年的新低。有立法會議員批評政府提出居屋與市價脫鈎,令更多人可以負擔,但「獎品」卻不加反減,在僧多粥少情況下,只會造成更多市民落空而回,形容政府「有政策等同無政策」,要求政府加快覓地及善用閒置地,盡快增加居屋數量。
公營房屋建屋量再創新低。房委會最新數字顯示,二○二二/二三年度的公屋及綠置居單位落成量只有一萬三千三百個,連同一千五百個資助出售單位,該年度合共只有一萬四千八百個單位,以公營房屋目標每年興建二萬八千個單位,該年的達標率只有百分之五十二點八。
《長遠房屋策略》訂定未來十年,即二○一八/一九年至二○二七/二八年度總房屋供應目標為四十六萬個單位,其中公營房屋佔廿八萬,即首五年應至少有十四萬公營房屋才達標,但公營房屋建設計劃的最新數字顯示,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數量只有九萬八千個,即只達目標七成。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突破五年,加上未來房屋供應不達標,市民上樓及置業勢必難上加難。身兼房委會委員的民主黨立法會議員尹兆堅批評公屋建屋量大落後,基層市民苦等上樓的時間愈來愈長,情況極不理想;至於居屋方面,他認為二○二二/二三年只有一千五百個單位落成數量太少,「政府話就話將居屋定價與市價脫鈎,但係無改變到現實,就係居屋數量唔夠,結果只會令更多人爭崩頭,等同政策唔到位」,建議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興建公營房屋,增加短期供應。
身兼公屋聯會總幹事的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招國偉亦指一千五百個居屋單位數目太少,認為政府設立新定價機制,卻未有相應增加供應,最終只造就大量超額認購,令更多市民失望,要求當局將更多私樓土地轉作興建公營房屋。房委會發言人表示,由於可供發展公營房屋的土地供應和分布不一,而個別建屋項目的規模及進度亦有所不同,因此令每年新建的公營房屋單位數量可能有所不同。
房委會委員、立法會議員柯創盛指該年度的單位供應只僅僅多過目標一半,實在離譜,而這個供應斷層,預示輪候公屋時間肯定又要拖長,輪候冊人士要繼續吊鹽水及捱貴租。他要求港府推出短期紓緩措施如為輪候冊公屋逾三年的申請者提供租金津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