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林鄭月娥上任一周年,跟前任特首梁振英一樣,在改善市民買樓「上車」的成績表上所得的是零分。說是零分,那已是客氣話,因為零的意思是不加不減,但香港市民要上樓是愈來愈難,所以林鄭得的該是負分才對。
目前樓價脫了韁般往上升,在梁振英主政期間,雖然壓抑樓價的措施不大奏效,但最低限度他還不斷嘗試去做。林鄭政府則更糟,市民感覺到她的班子在中短期間大抵會任由樓市上升,只是將希望寄託於遙不可及的增加樓宇供應上。但就算真能增加供應,也不知會是十年還是八載之後的事,既是如此,不少人乃出現恐慌性入市的心態。我們且看新樓賣到天價,但超額認購的數額仍甚高。
筆者身邊不少有父蔭的年輕人紛紛告訴我想趕緊入市,有部分甚至說只是買來投資。這情況在梁振英主政時期甚是少見,因為人們都擔心入市後政府又會出新「辣招」,故買樓甚是謹慎。當時我身邊幾乎碰不到買樓純粹為投資的朋友,反倒因害怕市場逆轉而沽貨離場者倒不少。
經濟學上有所謂「理性預期」理論,幾年前,人們理性上預期政府會不斷出招,故對市場小心翼翼,如今大眾都預期林鄭「冇料到」,便紛紛入市盲搶。我不贊成政府隨便干預市場,但既已開了頭,就要管到底,不可半途而廢。目前政府不是無招可用,例如可將從價印花稅由百分之十五加至二十,樓宇限售期由三年加至四年。這類措施就算最後不用,最低限度也要告訴大眾,政府是隨時可用的,在心理上便能產生震懾效果。而不是像今天的特區班子,任由市場瘋狂,卻一派置身事外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