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促公私樓供應七三比

港府日前公布包括將九幅私營房屋土地改為公營房屋用地六項房屋措施,各界關注公營及私樓房屋比例日後調整的新比例,社會不少聲音認為現時公私樓宇建造六四比經已脫離現實,需要調高公營房屋比率,但是否會達到公私樓建造量調節至七三比,特首說如果可以掌握土地供應狀況,當局可考慮調整並透露爭取在十月施政報告中交代。另外,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強調,額外差餉即「空置稅」並不是針對現時一手樓,而是未來五年每年超過二萬個單位的出售及空置處理。

身兼房委會委員的立法會議員柯創盛認為增加公營房屋比例是「應有之義」,他認為需要調整到建造私營房屋七三比例,促請港府能清楚交代未來做法,確保公屋供應量與「三年上樓」目標掛鈎,促請林鄭在施政報告中列為政策。

增土地供應 港府稱靠填海

對於有建議限制外來人士買樓,林鄭月娥指限購政策在現階段未適合,但不代表以後完全不考慮。上屆政府推出港人港地亦不是很有幫助,最怕是好心做壞事。

至於會否放寬四百萬元以上物業的按揭成數,她擔心會令樓市更加熾熱,現時無此計劃。對於如何增加土地供應,她聲言「大膽講」需靠填海,希望透過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諮詢得共識。她又重申六項新措施並非為壓抑樓價,並指撤樓市辣招會令樓價飆升,暫時不會有變。

陳茂波:空置稅非針對現樓

政府六招中包括向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應課差餉租值兩倍的「額外差餉」,俗稱「空置稅」。陳茂波在網誌指出,坊間有意見認為一手空置單位數量不多,質疑措施效用,他說不能只着眼於目前已落成的一手空置單位,必須考慮未來房屋落成的趨勢,以及發展商手上持有可以隨時出售的貨量。

陳茂波指出,未來五年落成量平均每年約二萬一千個,在今年四月底,發展商手上可隨時發售的單位及樓花達二萬八千個,必要採取前瞻性措施,促使這些供應早日推出市場,確保港府增加私人住宅用地和房屋供應的努力,取得確切和適時的實效。

陳茂波認為計算空置的時間由單位獲發「滿意紙」起計並不適當,因「滿意紙」是確保發展商能履行地契條款上列明的各項要求,發展商是否取得「滿意紙」,不會妨礙向市場出售或出租所建單位,故以入伙紙發出後一年內必須沽清所有單位,更能確保私人住宅用地按時完工及出售。

至於社會有聲音指「額外差餉」會轉嫁買家身上,這取決於市場供求,過往一些地價或發展成本較低的樓盤,發展商也不會以「相宜」價格開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