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三地大學三個樣

大學是人才的搖籃,五、六月既是畢業季,也是中學畢業生擇校(大學)的緊張時刻,最近中港台三地都有圍繞大學的新聞,從中看三地大學,趣味不小。

先談香港的浸大,日前該校召開教務會議,決定到底怎樣處理畢業生的普通話水平規定,結果是校方再退讓,雖然通過了一個折衷方案,要求學生要測試,但可選擇毋須列入成績的CGPA總積點。拉鋸戰總算在新學年招生工作啟動前敲定,只是,不計分的普通話考試,認真性勢必大打折扣。

說到浸大生抗拒普通話,到底他們的水平如何?去年浸大首場普通話能力豁免測試,據指有三百多名學生應考,合格率僅三成,有考生認為,校方即使調整考試方法,仍是為難他們。天之驕子率先反抗兩文三語,香港人才好極有限。

再看台灣的大學事,當地首屈一指的台灣大學至今沒有校長,因為民進黨政府對大學遴選兼通過的校長人選管中閔不滿意,名單送交教育部審批時一再受阻,還有人配合黑材料抹黑管涉抄襲論文、到大陸搵外快等,擾攘半年了,台大依然無頭,教育部同樣兩度換人,教育高管如流水,台灣的教育之亂也夠嚇人了。

最後看的是內地大學,今年高考已公布成績,千萬學子正在等錄取通知書,今年的焦點之一,是不少院校要求新生入學後要接受體能測試,堅拒孱弱書生成為校友。

落實五育(德、智、體、群、美)是內地高校泰斗清華大學的鐵律,學生必須達到一定體能要求,如通過游泳測試,否則畢業證書未必到手;廣州幾所大學亦跟進,廣州大學考的是跑步,大一和大二學生必須在約三個月內完成指定的跑步測試,其中一項指標是一千米的跑步要求,大學要精英學子,不要東亞病夫。值得一提的是,內地大學生可沒向校方爭取不要體能測試,好不好,自己最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