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流感高峰期,不同流感病毒殺人無形,現時常用抗流感藥未必次次有效,且易生耐藥性。面對奪命流感與禽流感威脅,港大研究團隊花約四年時間研發出「以毒攻毒」方法,透過剪短病毒基因設計出缺陷干擾基因,配合新研發的蛋白作載體抑制病毒增生,經動物實驗證明有效防治H7N7禽流感及H1N1甲型流感,治療成功率達九成。該研究已申請美國專利,但或要過五至十年才能真正用於人類身上。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指,他們從流感病毒的八組基因中,抽出三組將其剪短,製成「缺陷干擾基因DIG3」,再使用新研製的TAT-P1複合蛋白作載體將基因導入細胞,在抑制正常病毒複製的同時,促進形成「缺陷干擾病毒DIV」。
杜啟泓解釋,當正常病毒進入細胞後,承載細胞的內涵體會變為酸性,令病毒表膜爆開,讓基因進入細胞核進行複製,而複合蛋白中的P1則可以防止內涵體變酸,阻止基因複製導致病毒增生,同時促進DIG3進入細胞核並進行複製,形成對人體無害的DIV。
港大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形容,新方法是「欺騙」病毒,令正常病毒無法繁殖,而DIV增加則可以與正常病毒「爭地盤」,令到有害的正常病毒無法感染細胞。
研究團隊用小鼠實驗,將藥物注射入小鼠的氣管,結果發現治療H7N7及H1N1的成功率都高達九成,更百分百預防H7N7。至於預防H1N1成功率只有五成,反不及現時其中一種抗流感藥樂感清的九成,袁解釋是由於H1N1對樂感清未出現抗藥性,且實驗中對小鼠用了四倍分量病毒,因此新方法預防率有五成已算有效。
袁指,過往的治療方法有機會產生新病毒,新技術則可克服此缺點,又不易產生耐藥性。他又指,此技術可治療及預防所有流感,未來亦會繼續測試對其他病毒效果。
不過,袁稱要應用於病人身上,需視乎有沒有人願意投資,相信過程漫長,過往經驗要約五至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