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操作,如影隨形!因宣誓無效去年七月中被取消立法會議員資格(DQ)的自決派劉小麗,同年九月上旬在最後關頭提出上訴,當時政界已盛傳劉及社民連梁國雄的上訴背後有政治盤算,就是要阻止九龍西及新界東各兩席合併補選。泛民陣營當然否認此舉屬於政治操作,一切純屬是為了所謂公義,並建立DQ案例。
最終這塊西洋鏡於事隔九個月後「被拆穿」,劉日前正式宣布「打倒昨日的我」,以案件審訊期存在很大變數等為藉口,決定撤回DQ案上訴,意味九龍西補選將要重新啟動。
劉撤回DQ案上訴,其實於政界流傳已久,可謂公開秘密,問題只是在哪一個時間正式撤回,最後劉選擇在今年「三一一」四席補選結束後兩個半月公布這個決定,明眼人都睇得出是政治操作,目標是今年內重啟補選,重返議會。
平心而論,泛民的政治操作總是包裝到非做不可,但華麗的言詞背後,其實要納稅人的血汗錢埋單。據報前年新界東補選,同樣的一個地區直選補選,涉及開支超過七千萬元,放在二○一八年的時空,一次補選的開支肯定不只這個金額。
就此,政界一直有強烈呼聲要求「等埋長毛」合併補選,因為繼續就DQ案上訴的梁國雄一方,已要求提早今年十一月開審,若然最後成事,任何一方於敗訴後不上訴,新界東懸空議席沒有牽涉任何司法程序,有關方面自然可以順理成章合併補選,這不但符合社會期望,亦可以回應各界審慎善用公帑的訴求。
由此觀之,現時何時進行補選的「發球權」在政府及選舉管理委員會身上,今次補選安排會否再惹來建制派反彈不滿,甚至被指有偏幫泛民之嫌,各方都會用放大鏡去檢視,有關方面絕對不能含糊其詞,凡事「講事實、擺道理」,加上善用公帑的原則,實屬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