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審計署已竟全功 政法委尚存懸念

作為機構改革的重要一環,中央審計委員會近日首次亮相,並由最高領導人兼任主任。審計與紀檢、政法並列為三大監督利器,然而與後兩者相比,審計的地位長期要低得多。在國務院所有組成部門中,審計署排名墊底,只是一個普通部級單位。而今一躍成為直屬於最高領導人的監督機構,水鬼升城隍。

掌控審計 監督財經

此前軍隊改革中,已提前上演了類似版本。原本隸屬於總政治部的紀檢、政法工作以及隸屬於總後勤部的審計工作,全部獨立單列,組建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審計署,對上直屬軍委主席,對下垂直領導紀檢組、軍事法院檢察院、審計局,從而成為維護軍委主席負責制的重要手段。

形象而言,紀檢、政法、審計分別盯緊官帽子、刀把子、錢袋子。審計負責監督財政資金的使用以及官員的經濟責任,因此也是反腐的重要組成部分。原鐵道部部長劉志軍、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王益、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白雪山、中國黃金集團總經理孫兆學等老虎,都是先被審計發現腐敗問題線索,而後移送紀檢、司法環節的。以往在國務院,審計署是少數幾個由總理直接分管的部門之一。

然而,審計署與原來的監察部有同樣的制度缺陷,即其設在政府,但同時又需要審計人大、政協、法院、檢察院以及黨務部門。今次單獨設立中央審計委員會,與此前組建國家監察委員會在路徑上一致,作為一個單列機構,實現對所有黨政、法檢、人大政協、群團組織等公職機構的審計對象全覆蓋;並且在機構改革後,原屬於財政部的財政監察機構、發改委的重大項目稽察機構、國資委的國有企業監事會都整合併入審計署,實現了財經監督權力全覆蓋。而後,今次中央審計委員會正式登場,將該項監督權收歸最高領導人,一竟全功,極大加強了對財經工作及官僚隊伍的掌控,強化核心地位。

在中共十九大之前,經過五年的重拳打虎,至今年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紀檢領域已完成系統性改革重塑。與審計一樣,一方面實現了監督對象全覆蓋,另一方面整合了檢察院反貪局職責,實現了監督、調查、處置的全鏈條監督大權。

政法系統 面臨瘦身

相比之下,政法系統的改革似乎還留有不少懸念。曾幾何時,在九常委時代,政法委與紀委各佔一席,分庭抗禮,政法委風頭甚至一度蓋過紀委。當時,在中央機構序列,紀委、政法委是僅有的兩個實體委員會,各類領導小組還在幕後二線。而經過了一系列洗牌清算之後,紀委如日中天,各類新的高層次委員會走到前台一線,不知不覺之間,政法委反而已成級別最低的一個委員會。

按政法委架構,在書記之下,一般有十個固定席位,包括高法、高檢兩院及公安、司法、國安三部負責人,綜治辦、防範邪教辦兩辦主任,政法委秘書長,以及軍方的軍委政法委書記和武警部隊司令員。在武警部隊脫離雙重領導體制劃歸軍委統一領導後,加之軍委主席負責制,軍方兩名委員實則只是名義上參與政法委工作。另外,在新設一系列委員會、小組的同時,中央綜治委員會、中央防範和處理邪教領導小組及兩個辦公室在今次機構改革中悉數撤銷。政法委瘦身已成必然。

即使其他現有部門中,國安部、司法部分別成為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辦公室,直通中樞要津,政法委實際上很難再對其發揮作用。而且隨着更高層級的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建立,統領立法、司法、執法、普法,政法領域不可避免還要進行適應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