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基層婦女為家庭打拚,一旦生病求醫卻要「過五關斬六將」。社區組織協會昨發表基層婦女使用醫療服務情況調查報告,發現二百三十二名基層婦女中,六成九不滿公立醫院普通科門診電話預約服務,平均打近六次電話才成功預約,部分更要打近廿次,無法預約的則轉往急症室。
調查於去年九月至今年二月進行,受訪婦女中,三成五確診情緒病或精神病,當中逾半人患抑鬱症,兩成七有焦慮症,比例遠超一般女性的百分之二點三。基層婦女較一般市民依賴公院服務,僅一成六會選擇到私家醫院或診所求醫,惟到公院求診亦非易事,有兩成三受訪者表示需打十至二十次電話才成功預約普通科門診;若未能預約,有三成七人稱會轉去急症室。社協認為,應增加門診名額及改善電話預約服務,減輕婦女對急症室服務的需求。
醫管局設有醫療費用減免機制,低收入人士、長期病患者及貧困年長病人等非綜援領取者均可申請,但調查發現,九成半基層婦女表示從未申請醫療費用減免,當中八成二稱不知道如何申請,另有一成五認為申請需要太多文件,十分不便。僅不足半成受訪者曾申請減免,但大部分不滿意其服務。社協指,調查結果反映減免機制並未有效普及,促請政府加強宣傳,並建議當局參考澳洲針對婦女健康狀況進行持續研究,另促派「低收入家庭保健券」。
醫管局回應指,醫療費用減免機制的證明書涵蓋範圍包括住院服務、急症室服務、專科門診、日間醫院等,病人在指定期內可多次使用,毋須就個別服務再提出申請。醫務社工處理申請時,會以家庭為單位作經濟評估,費用減免有效期最長十二個月。該局會透過張貼海報及派發單張等方法,加強市民對機制的認識。食物及衞生局長陳肇始亦表示,希望醫管局盡量將醫療費用減免的資訊發放得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