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遊樂場貧富懸殊 基層兒童「逼」住玩

公共遊樂場亦暗藏貧富懸殊?本報以港、九、新界三區遊樂場進行大比併,發現康文署轄下場地,兒童可享有的人均面積相距竟達四成。當中以新界區遊樂場兒童可享用的人均面積最少,平均為○點一七平方米。而全港公屋比例最高的葵青區情況最嚴峻,人均面積僅為一隻成人腳掌般大小、只有○點一二平方米。記者巡查揭發,不少遊樂設施款式單一乏味,「冇細路鍾意玩」!規劃專家批評,數據反映政府於公共遊樂場上規劃甚差,設施錯配,嚴重剝削基層兒童玩樂機會。

「中葵涌公園遊樂設施又少又唔夠,其中一個遊樂場,入面只有一條唔夠半米長嘅滑梯,畀都唔去啦!」居於葵涌麗瑤邨的陳女士表示,該公園距離寓所雖然只有數分鐘路程,惟同一遊樂場難以同時滿足兩名分別三歲及十歲兒子的需要,只好偶爾抽時間,步行二十分鐘到盛芳街休憩公園玩耍。

公屋密集地區 公園全港最「逼」

本報調查發現,在康文署管理的全港六百四十個公共遊樂場中,新界地區遊樂場兒童可享用的人均面積最少,平均只有○點一七平方米。尤以全港公屋比例最高,達百分之五十八點三的葵青區情況最差。區內五萬八千八百名零至十四歲的兒童,只可共享總面積只有七千零三平方米的遊樂場,人均面積僅為○點一二平方米。

反觀九龍區公共遊樂場人均面積達○點二四平方米,港島區亦有○點二三平方米,均較新界區多近四成;而全港公屋比例最低,只有約百分之三的中西區,每名兒童所享用的人均遊樂場面積更為全港最高,達○點四二平方米。相比人均面積最低的葵青區,兩者相距二點五倍。

「數據反映政府規劃公共遊樂場上,做得好差!設施錯配唔單止浪費公共資源,亦剝削基層兒童玩樂機會。」前城規會副主席劉秀成批評,基層兒童限於家庭資源貧乏,更會依賴公共設施。惟現時劏房林立的葵青區,居住環境已甚為擠迫,連戶外可供兒童玩樂的空間亦不甚足夠,情況極不理想。

安全設計忽略趣味 「愈玩愈悶」

此外,公共遊樂場內設施更是種類單一、欠缺趣味。其中九龍公園所提供兩組「發音鋼琴」,原來兒童可根據琴譜指示,彈奏出樂章,惟現時只可發出同一個單音。「除咗鋼琴得番一個音之外,另外兩套鼓,高、低音亦都唔明顯,好難刺激到兒童聽力。」著名音樂人林慕德測試後更稱,鼓的位置過高,以及質料過硬,不適合兒童使用。

「依家啲滑梯又短,玩起上嚟唔夠刺激,想去大啲嘅公園玩多啲唔同嘅嘢!」年約七歲的劉小朋友指出,公園愈玩愈悶,令他想逗留的時間由一小時減至半小時。油尖旺區區議員黃舒明直斥,現時不少公共遊樂場設計千篇一律。「康文署設計遊樂場只着重安全,唔理有無趣味,十幾年都係玩同一舊嘢,唔會定時更換,完全漠視小朋友發展需要。」

康文署發言人表示,在規劃兒童遊樂場及選取遊樂設施時,署方及相關政府工程部門會考慮多項因素,然後共同構思遊樂場的整體設計概念,擬定初步設計,並設置不同類型的兒童遊樂設施及活動組件。

文:劉凱欣

圖:朱偉坤、甘偉倫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