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牛禍起不作為 侈言民生無小事

炒賣明星表演門票以牟取暴利,是全球各地常見現象,但長期坐視黃牛黨肆虐而不作為,則恐怕是香港獨有的景觀。見微知著,港府高官將「民生無小事」掛在嘴邊,純屬自欺欺人。

踏入五月份,有多個表演活動相繼「開騷」,全城掀起「撲飛」熱潮,眾多粉絲捱更抵夜排隊或上網購票,但最終仍是鎩羽而歸,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黃牛票大漲特漲,仍然有價有市。究其原因,當局允許活動舉辦單位留下八成門票,作為內部預售或商業推廣之用,公開出售的門票僅有兩成,人為地製造票源緊張,吸引黃牛黨大舉出動,線上線下瘋狂搶票,然後奇貨可居,吊高來賣。雖然炒賣活動非法,可被處以二千元罰款,但根本沒有阻嚇力可言,以最近一次脫口秀表演售票為例,正規門票八百多元,黃牛票則炒至一萬五千元,莫說當局有法不依,就算「捉到正」,區區罰款又何足懼哉。

更不堪的是,近年的黃牛黨中多了南亞假難民,令炒賣門票亂象愈演愈烈。這些人憑一張「行街紙」行走江湖,無事生非,或被幕後集團重金招攬,或自我發現發財良機,舉凡有受歡迎表演活動,售票處前例必看到這些人「擔遮扛櫈」提前幾日霸位,而一般市民忙於工作,同這些假難民根本無法競爭。炒賣門票無本生厚利,比一般打黑工收入不知高出多少倍,難怪香港在他們眼中「遍地黃金」。所以說,當局對黃牛黨問題不聞不問,何止製造不公平,更是助長犯罪活動。

迫於民意壓力,港府最近表示將研究購票「實名制」,或者提高紅館及伊館等受歡迎場館公開售票的比例,但又說需要「平衡利弊」,暗示實名制有爭議。其實,縱然實名制有洩露私隱的風險,但並不成為當局推卸責任的藉口。須知實名制並非內地獨有,而早已是「國際標準」,諸如奧運會、世界盃等門票的出售,基本上是採用實名制加上抽籤制,香港一味拖拖拉拉,只能證明所謂的國際大都會故步自封。

當然,實名制最多是加重炒賣的成本,並不能從根本上杜絕黃牛黨問題。發達國家如美國,一早推行「公平交易法」,規定轉售門票最多只可加價百分之十,同時提高違規罰則,當炒賣門票變得無利可圖,黃牛黨自然銷聲匿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自由市場」並非絕對,在確保公眾利益的前提下,當局完全有監管的空間,更有這個責任,問題在於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決心,有沒有坐言起行的魄力,有沒有將民心民意放在心頭。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黃牛黨的根源在於一個「利」字,只有針對炒賣門票的「誘因」出手,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是不為也,非不能也!港府大事做不來,小事不想做,雖然現在放風聲要「研究」應對之策,惟觀乎其一貫的拖拉作風,等到研究出結果,不知是何年何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