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司司長張建宗鼓勵六十五至七十四歲的「少老」重投就業市場,又指本港同年齡人士的就業率明顯低於日本和新加坡。張的言論實在極度不負責任。
長者自己想老有所為、老有所用,是再就業也好,是再進修也罷,都是長者們自己的人生規劃,旁人只有支持,但出自高官之口,卻難逃卸膊之嫌。情況正如運房局局長陳帆叫年輕人駕車「讓靈魂游走」,有年輕人覺得買樓不切實際,選擇養部車「玩吓」是事實,但不該成為高官覓地建屋不力的藉口。
更何況,長者工作絕非高官們所講的那麼「浪漫」,你讓他們有餘錢安度晚年,十之八九也不會拋個身出來揸巴士、揸小巴。還有那些拾紙皮的公公婆婆,更加是生活所迫,不得不承受那日曬雨淋之苦。
這一切,都源於港府安老政策天殘地缺。別的不說,全民退休保障討論了幾十年,也是全社會共識,政府卻硬是充耳不聞。其實民間所說的也只是每人每月三千多元,以特區政府的財政儲備來說,根本就是「為長者折枝」。全民退保無得傾,連每月多給長者幾百元也要另立名目曰「高額長生津」,長者領那幾百元必須通過資產及入息審查,特衰政府防長者甚於防賊,與其說是「敬老」,不如說是「辱老」。
港府對長者長期「手緊」,其他生活支援也是乏善可陳。最基本的政府安老院舍,一直以來僧多粥少,每年就有不少長者在輪候期間含恨而終。當然了,今年六十有六的張司長乃貴族「少老」,薪高糧準福利優厚,怎能理解其他「少老」工作是為口奔馳,根本談不上甚麼「實踐自我」。司長曾揚言「甚麼官位也肯幹」,工作熱誠非同常人,鼓勵「少老」發揮餘熱,正是「推己及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