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市民提起對領展的印象會是甚麼?有人會指是購物環境的提升,更具效率的管理,但同時有人會指是壟斷市場、瘋狂加租、逼走商戶……面對領展備受爭議的營商手法,社會各界人士均表示難以恭維,甚至在林鄭月娥上任行政長官前,亦指領展是民生問題的「三座大山」之一。就此,政府應對領展有更高的關注。
回想十多年前,領匯上市的目的是要解決房委會年年虧損的情況,故有需要引入私營機構的運作模式。當時上市的決定獲得大部分市民認同,不少屋邨居民更期待着商場及街市的服務能夠得到改善。然而,十年過去,領匯許多商業決定與其初衷大相違背,到今天已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物業發展商,將社會責任拋諸腦後。政府失望之餘,也令屋邨的小市民生活百上加斤。
直至近年,領匯改名領展,其「賺到盡」的思維更顯突出,甚至開始出售旗下物業套現。於去年年底,有十七個公屋商場及停車場拍板宣布出售,部分商場更與街市相連,勢必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在新公司接手後,商場或街市通常會進行翻新工程,但許多舊有的租戶在重開後往往不願續租,居民最終失去原有的購物選擇,更要承受比以往昂貴的物價。
舉例來說,領展於今個月起將慈雲山中心一樓的「好運街市」關閉三個月進行翻新,工程後交由新公司接管;另有指計劃將二樓的街市改裝成商場,已要求所有檔戶在今年八月底前交還檔位。事實上,現時慈雲山周邊地區人口接近十萬,只有一層的街市不能滿足居民的需求。雖然近日相繼有不同團體前往抗議,但往往得不到領展正面的回應,相信最終又會令一眾居民失望。
換個角度來看,政府將公有產業私有化本身不是問題,關鍵在於如何進行監管。當年地下鐵路公司私有化,政府維持作為公司的大股東,在許多商業決定中有一定的發言權。相反,當局在領匯上市之時,明顯就忽略監管的問題,使政府難以改變其現時的營商思維。當年,領展以低價從政府手中取得多個公共屋邨商場及街市的業權,如今卻以高價出售資產,忘卻社會最初賦予的社會責任,實在令人相當遺憾。
坊間現時有不少聲音認為,坐擁萬億儲備的政府可以考慮回購領展。不過,林鄭月娥已指出,現今領展的市值與當年存在巨大差距,政府貿然動用龐大資金將其回購,做法可謂不太合適。即使如此,亦不代表當局完全無計可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增建公共商場及街市,並且持續用心經營,避免令人再次把公營管理與質素低下掛鈎。
就如近年新入伙的屋邨,邨內的商場及街市皆由房屋署管理,部分居民可租用檔位謀生,管理質素可以接受之餘,又不用擔心領展所帶來的加租問題。說到底,當年政府出售商場及街市業務,就是因為管理嚴重不善,市民希望引入商業模式改善情況。只可惜,在領匯接手後,成功令商場及街市走上營利的商業模式,但忽略其最基本的企業責任,亦令社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當下之計,惟有政府在覓地建屋的同時,也要物色適當地段興建房委會的商場及街市,只有引入競爭打破壟斷,才能令領展有所收斂,使居民毋須再承受高昂物價。
近年,領展大灑金錢在電視上賣廣告,企圖改善在公眾心目中的形象,主打關懷、親情、方便等營銷路線。不過,要做好公關工作真的別無他法,就是真真正正地回應市民訴求,避免再有負面消息出現。當然,政府也是責無旁貸,要適當地引入更多公營設施,避免領展在某區某域繼續獨市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