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老」勞動力不容忽視。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昨直指,本港的勞動力已達到「樽頸位」,相反,人均壽命長,六十歲至六十五歲人士的教育程度亦較以往高,若不讓六十歲以上人士繼續工作,是社會「好失智」,建議政府參考其他地區做法,如可從現金津貼或稅務安排着手,對聘用「少老」的機構提供優惠或補貼其薪金,甚或考慮資助長者創業。
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日前在網誌中鼓勵五十歲至六十四歲年長人士,及六十五至七十四歲的「少老」重投就業市場。
林正財昨出席電台節目時指出,現今退休人士普遍健康情況較好,教育程度亦較高,如不讓六十歲以上人士工作,是整個社會「好失智」,需要討論。
不過,現時不少長者就業時會面對年齡歧視的問題,例如因年齡問題而出現同工不同酬,他認為平等機會委員會和其他部門應研究消除有關歧視的政策;同時,他又指有保險公司對較年長人士的勞工保險保費較高,建議政府與業界檢討,研究降低六十歲以上人士的勞工保險保費等,以便為社會創造年齡友善的工作環境。
林認為,當局除了可研究給予現金津貼或作稅務安排等方法,鼓勵企業聘用「少老」外,資助機構和私人機構亦可延長退休年齡、減免較年長員工作沒有必要的身體檢查等,予以配合。林相信,延長退休年齡不會對公司造成太大負擔,因本港是流動型社會,公司有正常的員工流失,問題不會太大。
林正財舉例說,如在醫護界,可讓一些醫生的管理層卸下管理職責續任醫生,既不阻礙年輕人「向上流」,亦可以解決醫護人手的問題,他認為不少管理層寧願減薪重回前線,而不從事管理工作。
林正財舉例說,如在醫護界,可讓一些醫生的管理層卸下管理職責續任醫生,既不阻礙年輕人「向上流」,亦可以解決醫護人手的問題,他認為不少管理層寧願減薪重回前線,而不從事管理工作。
此外,他亦指認識一些長者有創業計劃,同時也有年輕人期望夥拍長者創業,故期望政府可從這些方面着手提供相應協助,讓雙方互補不足。而勞工法例方面,則應檢視如何配合長者以自僱人士身份,重投勞動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