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生活壓力大,不少輕度抑鬱患者潛藏社區,卻未尋求合適治療。輕度抑鬱是指未需要到臨床確診及服藥階段,但已出現抑鬱症狀,若拖延治療,每四人便有一人最終確診重性抑鬱。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治療輕度抑鬱並不複雜,以簡單「行為激活療法」配合「靜觀練習」治療八星期,會有效將輕度抑鬱惡化為重性抑鬱機率減低達一半。研究學者盼有關研究成為社區或基層醫療的治療方向。
衞生署數字顯示,每一百名成年人有三人是抑鬱症患者,長者更是每十人有一人有抑鬱症狀,惟超過一半患者無求醫。輕度抑鬱發病率高,佔全港人口一成五至兩成五。中大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仰山指輕度抑鬱雖未算是確診的抑鬱症,惟患者已有抑鬱症狀。
目前輕度抑鬱沒有有效治療方法,一般只是到普通科門診或由醫生提供病情監察及定期輔導,成效不彰。中大一四至一五年招募二百卅一位輕度抑鬱的成人患者進行研究,一組人接受「行為激活」及「靜觀練習」;另一組為對照組,只接受一般病情監察及輔導。
黃仰山表示,為期八周的治療中,「行為激活」教導患者記錄每日行程,簡單至起床、吃早餐等小事都記錄下來,然後逐個行程按喜悅程度評分。有助患者找到喜好事物,亦改善拖延及對生活缺乏動力的情況。「靜觀」是簡易的精神治療練習,將注意力放在身體,覺察身體反應、情緒及感觀。例如專注呼吸的起伏、進食時專注咀嚼,有助平復心境,紓緩焦慮及抑鬱。
研究團隊在一年後觀察患者情況,發現接受行為激活及靜觀治療的一組,抑鬱症狀持續減少,僅一成人演變至重性抑鬱,生活質量、焦慮及睡眠質素均有改善;相反,對照組則有約兩成六人患重症抑鬱。黃仰山認為,上述治療毋須依賴藥物,透過簡單治療模式已可改善抑鬱症狀,有助及早降低重性抑鬱發病風險。團隊正研究該種治療是否同時適用於重性抑鬱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