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擁有逾百年歷史的大潭水塘原來有多項典故。政府於十九世紀末起實行大潭供水計劃和大潭篤供水計劃,以解決食水需要,大潭水塘群由上水塘、副水塘、中水塘和篤水塘組成,該處廿一個水務設施已於○九年被列為法定古蹟。相傳副水塘郊遊徑附近的「群帶路」,因一名叫「阿群」的村民為英國人帶路而得名,事件在舊十港元紙幣上亦有迹可尋。
大潭水塘歷史悠久,水務署因而開闢全程五公里的大潭水務文物徑,以供市民遊覽。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發表網誌指,早前邀請水務署署長到大潭水務文物徑一遊,沿途娓娓道來其歷史。水務署工程師黃曦諾指,副水塘附近有一座刻有「群帶路」三字的花崗石碑,相傳一位名叫「阿群」的村民,帶領在赤柱登岸的英國人途經此路至維多利亞城(即現時中環)做生意,因而得名,而舊十港元紙幣上也印有稱為「阿群帶路圖」的圖案,圖中繪畫了中國帆船和英國商船,背景是維港和九龍半島,亦描繪華商與英商洽談生意的畫面。
至於大潭篤抽水站建於一九○四年,抽水站是磚砌建築,頂部為瓦片木樑,由鐵鑄金字式構架承托,百多年來未作任何重大改動,沿用至今,為水務署最古舊的抽水站,現時仍可看到當日推動蒸氣水泵時燃煤排煙所用的煙囪,還有用來運送物資的小鐵道遺迹。
此外,香港大學建築學院房地產及建設系博士潘新華早前花多年時間,重塑昔日被稱為「亞洲第一壩」大潭篤水塘水壩建築面貌,並挖掘到一些建築工人和監工的日常用品。潘說,興建大潭篤水塘的主水壩,可說是當時遠東最大的水壩工程,由總工程師Daniel Jaffe負責設計和監督建造,於一九一七年完工,歷時五年,現時灣仔的Jaffe Road(謝斐道),便是當年政府為紀念他而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