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中國為何軟下來

一九六二年十月古巴導彈危機期間,蘇聯艦船一度駛近美國海上封鎖線,核大戰一觸即發,時任美國國務卿萊斯克說出了整場冷戰中最著名的話:「我們怒目互瞪,結果是對方先眨了眼。」

的而且確,古巴危機以蘇聯前領導人赫魯曉夫退讓收場,這就是國際政治所謂「邊緣政策」的最佳範例。好比二人玩「沙蟹」,雙方底牌為何只有靠猜,先認栽者,未始不會被對方「偷雞」策略所迷惑。

五十多年後的今天,中美兩國貿易大戰可說是另一場國際級「互瞪」比賽。中方之前口口聲聲與美國「奉陪到底」,轉頭卻對美國伸出橄欖枝,宣布大幅度放寬美國貨市場准入門檻等一系列舉措,遍及銀行、證券、保險、汽車、知識產權保護等多個領域。有意思的是,特朗普這頭在Twitter抱怨,中國對進口美國汽車徵收百分之二十五關稅,那頭中國就宣布調低稅率,用廣東話俗語形容,真是「教仔都冇咁聽話」。

很明顯,中國人在這場「互瞪」比賽中輸了。如果說當年赫魯曉夫為免跟美國鬧翻,「冷戰」變「熱戰」,「認慫」乃迫不得已,今天中國跟美國人打貿易戰,手上可打的牌不少,鹿死誰手尚未可知,實在沒必要那麼快便「軟下來」。別的不說,單是針對特朗普「票倉」的農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已夠狂人喝一壺;中國手持的大量美國國債,更是「大殺傷力武器」。雖說貿易戰沒有贏家,雙方民眾皆深受其害,但美國政客始終要聽選民的,「耐打」程度絕對不及中國,最新一期《時代》雜誌的分析文章便一針見血:「畢竟中國並沒有『搖擺州份』。」對美國佬未埋牙就高舉免戰牌,難道這就是領導人口中的「不惹事也不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