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陣營靠不住 一地兩檢路難行

高鐵香港段能否如期今年第三季通車,取決於一地兩檢本地立法能否趕及今年暑假前完成,而立法成敗的關鍵在於建制派是否堅守陣地。可惜建制派雖然人多勢眾,但不是濫竽充數就是玩忽職守,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讓人看盡笑話。

高鐵一地兩檢法案委員會原定昨日開會,終因出席者不足法定人數而流會,反對派固然難辭其咎,但建制派應承擔主要責任。委員會共有六十四名委員,其中三十八名屬建制派,只要調配得當,維持法定的二十一人在議事廳並不是甚麼難事,但昨日留在場內的建制派只有十八人,加上反對派的兩人,總共才二十人出席,建制派只要再多一個人出席,流會就可以避免。

反對派老早亮明反對一地兩檢的立場,甚至不惜為此製造「釘大腿、被綁架」的「苦肉計」恐嚇市民,而他們參加法案委員會旨在搞搞震,千方百計拖延立法進程直至將之拖垮,早在意料之中,但由於他們人數少,只要建制派自己不失誤,反對派其實搞不出甚麼大名堂。可惜建制派玩忽職守,非但未能為一地兩檢保駕護航,反而暗中拆台,與反對派聯手製造了今次流會,所謂「愛國愛港」真不知從何談起。

誠然,建制派可以為缺席會議尋找各種藉口,如出差公幹、遇上堵車、正在接受訪問、參與地方活動等等,然而藉口就是藉口,巧言令色只會反增其醜。議員出席會議是最基本責任,正如學生要上課、打工仔要上班一樣,何況一地兩檢能否通過關乎中央顏面,也是今年港府施政的重中之重,更是立法會攻防的重大戰役。關鍵時刻,建制派根本靠不住,何止是掉以輕心,更暴露建制派與港府不咬弦及建制派內部不團結,協調無力,「班長」與「副班長」制度形同虛設,這才導致在立法會內「人多反被欺」的局面。

建制派不戰自敗的類似一幕不斷上演。當年二十三條立法功虧一簣,其實不是敗於反對派發動五十萬人大遊行,而是毀於建制派陣營的倒戈一擊,以致埋下今日港獨及自決囂張的禍根;年前政改以大比數被否決,建制派又鬧出「等埋發叔」的笑柄,活脫脫演繹了何謂「不怕神一般的對手,就怕豬一般的隊友」。一葉知秋,回歸以來香港亂象叢生,港府冇靈魂,建制派爛泥扶不上壁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將所有責任歸咎反對派或外部勢力聯手搗亂,這根本不符合「外因是變化條件,內因是變化根據」的馬列經典理論。

這些年來,反對派為反對而反對,有破壞無建設,建制派也是亂七八糟,潰不成軍,彼此爛鬥爛,沒有最不堪,只有更不堪,導致立法會有「垃圾會」之譏。在歷次選舉中,中央全力為建制派拉票配票,建制派得以佔據立法會大多數席位,但人多不代表力量大,「哀其不幸,怒其不爭」,這恐怕是絕大部分市民對建制派的印象,也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最大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