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黨政合流成趨勢 領導小組再擴軍

中共十九屆三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將「加強黨對各領域各方面工作領導」列為機構改革首要任務。繼去年十九大修改黨章寫進「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之後,今次修憲也將增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條文。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推行的黨政分開將趨於終結。

改革清單 透露玄機

按照鄧小平當年確立的黨政分開思路,政府置於各項工作的前台,黨主要在後台負責兩項工作:一是政治領導,即指導重大方針政策;二是組織領導,即統一管理幹部人事,其餘具體業務則交給政府承擔。而本次機構改革將打通前台後台,「確保黨的領導全覆蓋」。

按照中共「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的組織體制,自然要首先強化中央最高層對全域重大工作的領導。機構改革《決定》具體提出了十六項工作,包括加強和優化黨對深化改革、依法治國、經濟、農業農村、紀檢監察、組織、宣傳思想文化、國家安全、政法、統戰、民族宗教、教育、科技、網信、外交、審計等工作的領導。這並非是簡單的羅列,而正是一份未來中央高層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清單。十八大之後,隨着權力集中統一,一系列新的小組與辦公室不斷增設,形成了「小組治國+辦公室政治」格局。領導小組牽頭負責頂層設計、統籌布局,下設具體的辦公室來負責落實推進、督促協調。這些辦公室不同於以往那種鬆散的辦事處,而是實體化的龐大機構,等同於中央部委。

在《決定》的十六項工作中,除了民族宗教、教育、科技、審計,其他均已有對應的領導小組、委員會、部門、辦公室。如中央深化改革小組、財經小組、農村小組、國家安全委員會、統戰小組、網信小組、外事小組等,依法治國小組也已明確提出增設。按此推斷,民族宗教、教育、科技、審計等亦將很快在中共中央層面設置高規格機構。

科教審計 中央主導

「小組」之名聽起來微不足道,卻是高層整合或劃分權力的重要載體。每一位政治局常委都通過掌控不同的小組,來實現對權力的切塊分割。如上一屆政治局常委中,人大委員長兼任港澳小組組長,政協主席兼任西藏小組組長、對台小組副組長,書記處常務書記兼掌黨建小組、宣傳思想小組。今次機構改革,按照自上而下的思路,首先就將對這些最高層級的小組進行優化調整,進一步實現權力重塑。綜合研判,其思路將主要有三。

一是將部分工作主導權由政府轉移至中央,譬如目前國務院設有國家科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按今次的改革思路,將其轉設至黨務系統已成定局。科技教育既涉及創新驅動戰略,更是重要的意識形態陣地,自然須加強黨管。

二是繼續調整監督權力,如審計工作,跟紀檢、政法一樣,屬重要的監督武器。在軍隊改革中,就分別單設了軍委紀委、軍委政法委、軍委審計署,均直隸於軍委主席。且審計不僅需要審計政府帳目,更需對黨務、人大政協、法檢兩院、群團組織進行審計,在監察權已從國務院劃撥出來成立國家監察委之後,審計也可能步其後塵,收歸中央高層掌控。

三是借機整合重組現有小組,提升統籌力度,如設立中央民族宗教小組,或將整合現有的西藏小組、新疆小組,對事關維穩反恐的兩大焦點民族地區通盤考慮。十七大期間,藏、疆兩小組曾分別由政協主席、政法委書記分管,十八大後統歸政協主席領銜。若整合設民族宗教小組後,則可能進一步提升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