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投資公司施以美人計,用社交帳戶化身成十多名不同背景的年輕女子,這些「女子」都非常艷麗,當中不乏性感低胸泳裝照,再透過通訊程式向台灣陌生男子搭訕,博取男子信任後再藉詞慫恿他們匯款投資,有受害人聲稱一度成功取得部分紅利而降低戒心,最終卻損失逾二十七萬美元(約二百一十萬港元)。
這些「女子」均沒有與受害人見面或簽署合約,純粹以一個「信」字作交易,亦有人收到「甜頭」而愈踩愈深。受害人陸先生(化名)指,因曾成功匯走一千美元(約七千八百港元)出境,才相信這平台是賺錢工具,後來累積投資逾二十七萬美元(約二百一十萬港元),直至今年一月女子聲稱要投資一次倫敦金現貨,陸想一次過匯走三十萬美元(約二百三十萬港元),卻被一再拖延,最後發覺戶口結餘歸零。
浸會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巫伯雄稱,倫敦金等場外投資屬槓桿極高的投資產品,分分鐘可令人虧完本金外再負債,一般市民應先充分了解,透過買股票累積經驗及知識後,才可嘗試接觸這些投資,而且一定要親自操作,「委託人做差唔多等於畀人呃!」海外人士投資本港槓桿產品時,更切忌隔山買牛,即使希望入市,亦應透過當地有信譽及具規模的公司投資,減低倒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