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今天的主題前,筆者先衷心感謝一眾本專欄的讀者,自從上次筆者拍檔的文章刊出,當下的一星期即收到不少讀者的來電,其中一個查詢,令筆者滿有感觸,在此與大家分享……
來電者是一名爸爸,因發現兒子升上高中後成績一落千丈,情緒亦變得起伏。爸爸起初以為兒子怠惰,於是以更嚴謹的方式管教兒子,此舉卻令兒子情緒更加失控,不時無故哭泣,又或將房間的東西大肆破壞,最後他只好致電求助。
經過一輪了解後,筆者建議爸爸嘗試安排一些時間陪伴兒子讀書,了解他目前面對的困難,聆聽其壓力的來源。誰知這一着,竟打開了父子間的隔膜。當兒子感受到爸爸的耐心關懷及在學習上的細心指導,壓力便稍稍紓緩,情緒亦得以穩定。
作為精神健康計劃的社工,不時需要陪伴個案一起面見精神科醫生,評估狀況,他們在有需要時更要接受藥物治療……想深一層,以剛剛分享的個案為例,如果身邊人及早發現受情緒困擾的人士,多一點陪伴,少一點批判,多一點聆聽,少一點責備,必定有助減輕他們的情緒困擾。
家人真心的陪伴,細心聆聽孩子行為背後的情緒需要,試試代入他的處境,以同理心與孩子同行,往往比靈丹妙藥更為有效。剛為人父的筆者,與天下父母共勉之。
聖雅各福群會青年服務
Sun Teens精神健康計劃
社工鄭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