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參議院近日全票通過鼓勵美台高層官員互訪的《台灣旅行法》,是美國和台灣「斷交」以來,繼《與台灣關係法》後政治意義最高的一項法案,待美國總統特朗普簽字後即可生效。美國再次挑戰北京「一中」底線,中方依然低調回應,雖然表示已向美方提出嚴正交涉,但就認為該法案意義不大,沒有約束力,寄望特朗普會顧及中美關係而不會簽署。
自一九七九年美台斷交以來,台灣的總統以及外交部、國防部負責人至今都無法訪問華盛頓,而美國派官員赴台,也會避開敏感的外交、防務等部門,以商務、教育部門之間的交流為主。《台灣旅行法》就是對這種受限高層級官員互訪進行全面解禁。其中法案提及,美國應允許國安、行政等任何層級官員赴台會晤台灣官員,並允許台灣高層官員進入美國,與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及其他政府部門官員會面。
《台灣旅行法》不僅如大陸官方所言「嚴重違反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干涉中國內政,向台獨分裂勢力發出明顯錯誤信號」,一旦特朗普簽字形成法律,就等於美國在台灣問題上與北京撕破臉;因此,大陸官方及有關專家均認為,該草案最終成為法律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近四十年來的美國歷屆政府在兩岸問題上的認識總體是理性和務實的」,美國不敢冒與北京對抗的風險。
確實,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敏感的核心問題,關係到北京的核心利益,在這個問題上北京沒有讓步的空間。自中美建交以來,美國在台灣問題上大致還守住底線,所以中美關係雖然出現過多次危機,包括「銀河號事件」、「九六年台海危機」、「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事件」、「南海撞機事件」等,都一度讓中美關係經受考驗,但雙方都沒有徹底撕破臉。
如今形勢不同,隨着中國經濟和軍事實力不斷強大,美國似乎陷入「中國崛起」困境。美國輿論不斷在放大中國對美國的威脅,以及中國取代美國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兩岸綜合實力對比日漸懸殊,台獨空間愈來愈窄;美國實際上對台海局勢已是心急如焚,擔憂台灣問題這張制衡北京的唯一王牌會變成一張臭牌。
事實上,早在美國參眾兩院於二○一八年國防法案中,要求美國政府研究美台軍艦互停的可能性之前,北京就曾多次表態反對,中國大使館官員甚至發表武力統一台灣言論警告,惟特朗普最終依然簽署。而更早時候特朗普在台灣問題上觸碰北京紅線的言論,也不是他個人的一時衝動。打台灣牌顯然是歷屆美國決策層的集體意志。
尤其是,特朗普政府已發布《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美國將推進全面圍堵中國的戰略部署,中國的實力增長已讓美國感到了現實威脅,而當前中國的實力還沒有強大到逆轉中美實力對比的程度,所以美國或認為已到了遏制中國的最後窗口時間了。因此,特朗普最終必定會簽署《台灣旅行法》草案,形成一項正式法律。
顯然,認為特朗普出身商人,只要有利益就不會輕易觸動「一中」底線的想法,只是自欺欺人;也許正是商人,特朗普玩台灣牌比其他政客玩得更有聲有色。在他任內,「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都有可能出現。
當然,即使特朗普最終簽署該法案,按照大陸《反分裂國家法》所規定的條件,亦不可能立即啟動武力手段實現兩岸統一,但又不能不作出回應;為避免中美關係失控,中方很可能為顧全大局,仍然會低調處理,至多是由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等官方部門發表聲明譴責,並警告台灣當局勿「挾洋自重、輕舉妄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