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錦燕報道】為提升回收質素及配合內地進口要求,環境保護署早前推出「三紙兩膠」回收建議,當中「三紙」包括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兩膠」則指飲品膠樽及個人護理用品膠樽等一或二號膠。但不少意見質疑訊息混亂,市民難以分辨一、二號膠,故環保署決定更新建議,以「三紙回收、膠樽優先」為主題,廢膠回收建議不只限一或二號膠,而是涵蓋所有膠樽;而膠袋、膠盒亦可交至「綠在區區」處理。環保署又透露,下月底將就環保園一處佔地兩公頃的廢紙再造廠公開招標,該廠未來每年料可吸納十萬噸本地廢紙。
據環保署資料,現時每日有二千五百噸廢紙被送往堆填區,其中一千噸屬鼓勵回收的「三紙」;而現時估計每天約十個廢膠樽中才有一個被回收,每天有多達五百萬個膠樽被送往堆填區。為提升回收質素,環保署早前推出「三紙兩膠」回收建議,但被批評訊息不清晰,故該署決定更新有關建議。
在廢紙方面,除原鼓勵優先回收的「三紙」外,撕去含塑膠的封面、封底或內頁後的書刊和雜誌,亦可優先回收;其餘有塑膠成分的宣傳單張、紙包飲品、紙杯、紙碟及鞋盒等,則不鼓勵回收。至於廢膠回收,環保署修正了以往一、二號膠的優先回收次序,改為「膠樽優先」,原屬建議回收類別的六號膠益力多樽,也「晉升」為優先回收類別。膠樽優先下,一些膠袋、膠兜及膠餐具等則建議市民可送至「綠在區區」及社區回收中心處理。但一些複合塑膠物料如玩具、牙刷,以及發泡膠等則不建議回收。
環保署助理署長黃漢明認為,政策的更新是「符合實際」,但強調內地的雜質管制要求嚴格,規定回收物料中的雜質不能夠超過百分之零點五,「一本冇撕封面封底的雜誌,雜質就可能已經佔十分之一」,建議市民切勿把不確定的廢紙廢膠類放進回收桶,以免「因小失大」無法出口內地。政府將會在今年中設立外展隊,選擇兩個地區進行「先導計劃」,協助社區提升回收效率。
環保署副署長郭黃穎琦補充,現時超過九成廢紙及塑膠回收物均出口至內地,本港正尋求發展本地回收再造業。下月底將就屯門第卅八區環保園,一處佔地兩公頃的廢紙再造廠公開招標,土地租用期為廿年。政府去年曾向業界推廣,反應正面,期望中標者每年能吸納十萬噸本地產生的廢紙,佔八十萬噸全港整體出口廢紙的一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