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以色列模式

坊間一般的說法,是以色列為初創業者國度,Start-ups比例高於美國,反映該國科研創新的巨大能量。但是,這種科研創新傾向不是源自猶太民族,而是當地的環境因素。

美國的科研創新主要推動力是軍方和聯邦政府的公帑,近二十年作用稍遜,主因是財政不足,但重要的科技創新大多源自國防或聯邦科技撥款的項目。以色列的情況比美國更倚重軍方來發展科技,這自有其國家安全的因素。軍方和政府科技支出的比例遠超所有國家,即如國際領先的南韓也與之相距頗遠。這樣的投入是造就該國科技創新的主力,其他的因素,如與美國、歐洲的密切科研關係,也加上近二十年大量俄羅斯猶太科學家的移民,以及國家長期處於外力壓迫,國民的不安全感強,導致舉國上下莫不奮力爭先,不怕失敗和風險。政府與軍隊的強大使企業不易壯大成壟斷,市場空間頗多。與美國的緊密結合,也讓以色列的新創企業容易被美國創投資金收購,在美國上市。

以這樣的環境和制度因素,以色列的模式不容易被別國抄襲、模仿。近年新的發展是政府與業界希望削減由創投資金造成的中間高成本,以及企業外移的嚴重問題,強調企業留在以色列,以當地為根來向外發展,而不易全盤賣給創投資金再轉賣全世界,把初創企業變成金融產品而妨礙其在本業的進一步擴張發展。

很可惜,香港與內地還滯留在迷信創投資金的階段,畫虎不成反類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