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壹傳媒出售《壹週刊》台港業務交易最終觸礁,其實早有先兆。壹傳媒與黃浩於去年八月訂立買賣協議,但不久後已經「隔空互片」,雙雙發放「一時一樣」的訊息令投資者完全無所適從。
事緣去年十一月十六日,壹傳媒旗下台灣蘋果日報網站刊登買家黃浩的訪問,指《壹週刊》台港業務交易一分為二,十一月廿一日是香港《壹週刊》交易日期,十二月卅一日是台灣《壹週刊》交易日期,期望去年底前完成台港所有交易。香港蘋果日報網站當天亦曾刊載上述訪問部分內容,惟在約半小時內便將稿件抽起。
到去年十一月廿一日,壹傳媒發表通告以大篇幅反駁黃浩上述訪問內容,直指出售《壹週刊》台港業務並無於當日達成,揚言會尋求法律意見。
今年一月三日,即出售《壹週刊》香港業務限期屆滿的翌日,壹傳媒公布,黃浩已向該公司支付款項淨額1.08億元,以及歸入餘下資產的另一筆初步保證金4,000萬元。黃浩其後接受訪問時直言,其所持有的公司已接掌《壹週刊》香港業務。
不過,壹傳媒本周四卻向《壹週刊》員工發內部通告,聲明依然全資擁有出售中的「壹週刊廣告有限公司」及相關知識產權,所有歸屬《壹週刊》的知識產權全屬壹傳媒所有,任何未獲授權使用均屬違法,將保留可追究權利。對此,黃浩則指賣方多次「反口」,近日更換管理層後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乜都唔肯傾,依家個交易去咗邊都唔知!」
事實上,不僅買賣雙方「一時一樣」,就算壹傳媒內部亦有不同聲音。壹傳媒與黃浩訂立買賣協議後,台灣網上媒體去年九月廿七日刊登黎智英專訪,當時不是壹傳媒董事會成員的黎智英揚言港台兩地最終裁員規模接近七成五,頓時令員工人心惶惶。壹傳媒其後發通告稱,黎的言論只是其個人意見。市場人士認為,最大受害者是一眾投資者,「揸咗佢哋股票都唔知賣唔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