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官員表示,正在研究探索讓在廣東生活工作的港澳人士,享有與內地居民在教育、醫療、養老、住屋、交通等民生方面的同等待遇,簡而言之,就是在廣東省率先落實對港澳人士的「國民待遇」,這是一個好消息,雖然是一個遲來的好消息。
目前有五十多萬香港人在內地定居,一萬五千名香港學生在內地求學,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的推動,前往內地生活的港人有增無減。然而,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被視為「境外」,香港人是「境外人士」,在內地居住、開設銀行帳戶、手機移動支付、出行購買車票等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會碰到不少麻煩,手續繁多,費時失事。若今後香港人可以領取內地身份證,或者回鄉證具備內地身份證的有關功能,就會如內地居民一樣,有關問題迎刃而解。
以教育為例,這些年「雙非童」問題成為中港兩地的磨心,他們無法享受內地的義務教育,讀私校又不是人人可以負擔,只好山長水遠來港上學,辛苦且不說,更被指搶走本地學位,惡化中港矛盾。一旦有了國民待遇,雙非童可以名正言順在內地接受公共教育,同時受惠的還有那些已移居內地的香港人,他們的子女也可以就近上學。
隨着內地經濟發展,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在不少大城市,長者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免費,而香港至少要兩元,今後香港長者回內地亦可享受這個待遇。更不必說,過去受制於醫療方面的問題,不少港人欲回鄉安老而不得,但有了國民待遇就不同,在內地定居的港人既可返港看病,也可以享受內地的醫保,任君選擇,何樂而不為!
事實上,國民待遇的最大好處就是為香港人提供多一個選擇,而不是強制性。正如高鐵一地兩檢是為一般市民準備的,至於那些不願回內地或無法回內地的人,「國民待遇」與他們無關,即使有人想將之「妖魔化」,也難以找到着力點。另一方面,鑑於香港的客觀情況,沒有辦法為內地人提供同等待遇,因此國民待遇是內地單方面向香港人「讓利」,不只是為港人提供便利那麼簡單,更有助港人分享內地發展成果,感受國家強大,提高港人的歸屬感及國民自豪感。
國民待遇好處多多,毋庸置疑,但令人遺憾的是,直至香港回歸逾二十年後的今天,國民待遇才提上議事日程,可謂姍姍來遲。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若一早落實國民待遇,兩地隔閡何至如此之大,兩地關係又何至如斯緊繃?推而言之,如果中央一早落實對香港的全面管治權,「五十年不變」就不會被錯誤地理解為「五十年不管」,香港又何至於亂象叢生,墮落到今日田地?
當然,落實港人在內地的國民待遇,還需要港府的跟進配套,如香港福利措施的可攜化,強積金、社會保險、退休照顧方面的銜接、互補等,但從高鐵建議票價備受詬病觀之,港府在推動兩地融合方面其實並不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