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冬季奧運會將於二月初在南韓平昌展開,超過九十多個國家或地區派出代表團參賽。至於我們的中國香港代表隊,今年有一名運動員參與高山滑雪項目,是為本港首次有代表參與此項冬奧競賽。不過,假若問問身旁的朋友,有誰會知道這名運動員的名字?相信知道的人應該不多。就此,引伸出一個較嚴肅的問題,我們的社會是否真的對自家的運動員關注不夠呢?
我相信,不少香港人是熱愛體育運動的。於剛過去一年一度的渣打香港馬拉松,就能吸引超過七萬人報名參賽,已成為香港著名的國際盛事。在每年年初,均能看到人山人海的全馬運動員,從尖沙咀海旁出發,沿着西九龍公路直上青馬大橋,再折返至西隧到達維園,全程長達四十二公里。同時,由於經過多年的主辦經驗,賽事已獲得國際田徑聯會的金級認證,多間國際電視台亦對其進行直播。由此可見,香港具備舉辦大型國際運動項目的能力。
至於香港運動員的水平,過去亦在不少國際級的賽事上獲得佳績。最為大眾印象深刻的,就是於二○○九年東亞運動會中,香港足球代表隊成功以主場之利奪得冠軍。再有回歸前的「風之后」李麗珊,於一九九六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取得滑浪風帆金牌;後有「乒乓孖寶」李靜和高禮澤,奪得二○○四年雅典奧運會的乒乓雙打銀牌;另有現役的「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取得二○一二年倫敦奧運會的單車凱琳賽銅牌。事實上,不僅是奧運會,在歷屆亞運會的成績榜上,香港代表隊取得超過二十多面金牌,位列中游位置。對於一個人口規模只有七百萬的地區來說,香港的表現算是相當不錯。
不過,現時香港政府對於運動員的支援,仍存在極大的發展空間。根據二○○五年當局推行的「精英運動員計劃」,將體育運動分為「精英項目」及「非精英項目」。當中,「精英項目」再細分為「A*級」、「A級」和「B級」。所謂「A*級」,則是最有機會在奧運中獲獎的項目,包括單車、乒乓球、滑浪風帆及羽毛球,所獲的資助亦是最高;其餘兩級的項目,約有二十多個,資助會較「A*級」的為低。
體育項目有否入選為「精英項目」,對於運動員的待遇有極大影響。在「精英項目」中,當局會按表現將運動員細分為十個級別,以及其是否全職參與訓練,以決定所能獲得的資助。就如現役頂級運動員李慧詩,雖然屬於「A*級」項目中的最高水平的運動員,但每月的補貼卻只有三萬多港元,相比其他發達地區的世界級全職運動員來說,可謂是有一段差距。至於其他「精英項目」屬中水平的運動員,可能每月就只得數百元的補助,可算是杯水車薪。有些不屬於「精英項目」的,運動員出國參賽甚至需要自費。
猶記得於上屆索契冬季奧運會中,香港唯一代表呂品韜參與短道速滑項目,雖無緣問鼎獎項,但卻爆出隊醫不獲隨團出發的消息。事實上,隊醫對運動員是非常重要的,一來熟悉運動員的個別情況,二來可即時為運動員提供專業意見。浸大體育學系副教授雷雄德當年亦指,有運動員參賽而不派出隊醫隨行,是不尊重運動員的做法。事件反映的不只是對個別運動項目的漠視,而是政府及奧委會的態度有否真正對運動員作出關心。
及至今屆,雖然冬季奧運會仍與往年一樣沒有在港引起很大的關注,但作為香港市民,也希望能為今屆代港參賽的Arabella Ng打氣。儘管高山滑雪不是當局眼中的「精英項目」,但我希望大家能記得她,因她是在國際賽場上為港打拚的運動員,有着崇高的「香港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