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山上:跳出框框 膽大心細

香港股市樓市屢創新高,再有國際調查機構報告顯示,香港樓價已是「癲價」。雖然有關調查數據有滯後成分,但報告結果仍有些數據值得留意,第一,香港打工仔家庭收入要不吃兼不用十九點四年才可買到樓,連續八年成為全球最難負擔城市。第二,香港樓價中位數為六百一十九萬元。

樓價不斷向上攀升,無殼蝸牛繼續望樓興嘆,底因之一是置業上車盤的價格持續上升,四百萬元的物業於市場上近乎絕迹,而欠缺首期,有穩定收入的有意首置人士,在現時按揭成數下,除非「靠父幹」,否則大多都難圓置業夢。

事實上,社會上陸續已有調控樓市的建議浮面,包括將按揭保險計劃放寬額度至六百萬元物業也可獲九成按揭,政府在避免給予市場「減辣」錯誤訊息的同時,亦應做好資料研究及數據長期跟蹤,不應抱殘守舊凡事說不。

另一方面,要解決樓價高的問題,根據經濟學的供求定律,當然是要增加供應,但近年就算政府如何「搏晒命」去增加土地供應,總是未如人意,有時涉及地區阻力,有時受制於官僚制度,包括改劃「走程序」所需時間。

政府最新一宗被踢爆龜速增加供應個案,就是七年前大鑼大鼓推出的青年宿舍計劃,至今仍未有一個宿位應市。計劃當年的目標對象為十八至三十歲人士,其中當年廿三歲或以下一群仍然符合申請資格,相反當年廿四歲或以上一群已無緣申請,更甚的是,當年是三十歲的在職青年,今年已是三十七歲,由青年步入中年,這是有需要青年等待短期居所的悲歌。

總的來說,樓價高、置業難的現象,政府對此一直知悉,而且年復年高舉增加供應、調控樓市的大旗,如果持續沒有收到為樓市降溫的成效,政府應該跳出框框,甚或膽大心細地去研究推出新政策,適應變幻莫測的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