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甚麼心態導致分離反叛

閱讀西漢史,最嘆為觀止的大富大貴故事,不是那些百戰沙場的開國功臣,而是在劉邦剛坐天下便「封鎖邊境,起兵反漢」的燕王臧荼家族。

當年劉邦得悉臧荼起兵後大怒,遂御駕親征,反軍三個月被滅,臧荼被俘,兒子臧衍逃亡匈奴。不知何故,劉邦對反賊臧氏寬大處理,容許臧荼的孫女臧兒過着平民生活,嫁為人婦。

這位臧兒有極強烈的圖富貴之心,又聽了相士之言指兩個女兒有大貴之命,遂讓已嫁人的長女離婚,再將二女送進太子宮中嫁給漢景帝劉啟,生下劉徹,即後來的漢武帝。臧老太太的英明舉措為其子孫後代打開大富大貴之門。臧兒生二女三男,長女皇后,次女貴妃,三男皆封侯,五位劉姓外孫,一位皇帝,四位封王。到了晚年,這位臧老太太被封平原君,享盡榮華富貴。

改朝換代之世,敵友分明,廝殺不已,恩怨情仇,且相互滲透和不斷轉化。臧荼一族原本由和劉邦爭天下的項羽封為燕王。當楚漢相爭期間,臧荼置身事外,坐觀成敗,「時而從楚,時而依漢」。最後在大局底定之下,臧荼決定背楚歸漢,被劉邦認可他繼續當燕王。

如此這般的「燕王歷史」,令臧荼一方面不認為漢王朝對其有甚麼恩典,認為自己原本就是王;一方面又心生不安,覺得和其他跟隨劉邦打天下而被封王的人「格格不入」,會被排斥,遲早要被收拾。

上述心理作用下,臧荼先是「鎖國自保」,繼而援引「外部勢力」匈奴自重,最後乾脆造反脫離大漢。我們審視臧荼家族這段歷史和香港回歸前後,及港獨勢力冒起的「心理緣由」,時代背景會有甚麼啟發嗎?對反對派、餘孽漢奸何以猖狂有甚麼啟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