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濃度創18年新高

本港過去一年的空氣質素變差!環境保護署昨日指,去年本港的臭氧濃度創十八年來的新高,一般監測站和路邊監測站分別較前年增加逾三成及兩成一,並呈穩定上升趨勢;吹偏西北風時,會將珠江口積聚的區域性臭氧帶至香港西面,臭氧會刺激呼吸道,加劇呼吸道疾病。此外,去年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錄得達「健康風險高」的日數亦分別大增六成九及七成七。

去年一般及路邊監測站臭氧濃度每立方米達五十一微克及廿三微克,環保署助理署長(空氣質素政策)何德賢解釋,臭氧是區域性問題,並非由污染源直接排出,而是由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及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如天拿水等,在陽光下經光化學反應形成。去年日照時間較前年長、平均氣溫較高及雨量較少,均有利臭氧形成。

刺激呼吸道 加劇哮喘

署方亦發現,當吹偏西北風時,會將珠江口積聚的區域性臭氧帶至香港西面,令臭氧濃度增加,當中以塔門、沙田及東涌等地情況較為嚴重。何又稱,臭氧會刺激呼吸道,並加劇呼吸道疾病,如哮喘等。

去年空氣質素健康指數達「七」或以上,即對健康有高風險的日子亦較前年多,一般監測站錄得四十四日,路邊監測站則有五十五日。何解釋因去年吹西北風的日子增加,珠江口積聚污染物吹至本港的數量亦上升,加上臭氧濃度創新高,致出現對健康有高風險的日數增加。由於臭氧濃度增加,路邊的二氧化氮水平較前年輕微上升,並於多個監測站中不達標。

何強調,近年本港懸浮粒子、二氧化氮及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濃度已大幅下降,過去五年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整體有改善,顯示減排措施已見成效。粵港兩地會合作監測和減少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以改善臭氧問題。政府亦會進一步管制船舶排放,並考慮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

團體促公共交通電動化

不過,健康空氣行動社區關係經理龍子維指,臭氧濃度高反映本港空氣污染水平高,不希望環保署單純說成是風向把內地區域性臭氧吹到香港,轉移視線令人誤以為香港空氣質素轉差是內地的責任,非港府所能控制。健康空氣行動行政總裁馮建瑋指,環境局未能全面引進公共交通電動化,運輸及房屋局在控制交通密度的措施亦無所為,以致空氣污染不能改善,促請政府成立基金為公共交通引入全面電動化的政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