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三度換肝 重生少英感恩

五十二歲的夏少英身體裏,藏着她的第四個肝臟。她於八年前因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換肝,但之後肝動脈閉塞,再列入輪候名冊。第二次換肝後,血管再塞,更併發感染、膽管灌滿膿液,命懸一線。幸而危急關頭,第三名善心人捐出肝臟,令她奇迹地於半年內換肝三次。由二○○○年至一六年,連同夏少英在內,瑪麗醫院共有四十四名病人曾接受多過一次換肝,最高紀錄是換四次。然而,更多人未能等到換肝離世。夏少英感恩自己的幸運,盼望更多人遺愛捐器官,讓更多病人「有一天好番出來」。

夏少英年輕時常胃痛和胃抽筋,直到九五年懷孕,產檢發現肝酵素水平過高,始得悉免疫系統錯誤攻擊自身膽管組織,併發自體免疫疾病導致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她用藥控制病情,直至○五年肝功能持續轉差,併發肝臟纖維化及肝硬化,轉送瑪麗醫院列入肝移植輪候名冊。

丈夫陪伴走過生死邊緣

一等五年,通知換肝的幸運電話終於在一○年十月打來。但新肝帶來的新生活只維持數周,少英開始感到手腳不聽使喚,「愈來愈不舒服,揸筷子都無力」,檢查始發現肝動脈閉塞,開肚通血管無效,她的名字再被列入換肝輪候冊。

三個月後,等到第二次機會,卻是再一次失望,術後數天又發現肝動脈栓塞。經歷兩次換肝,少英抵抗力已很差,腹膜嚴重發炎,膽管完全壞死、灌滿膿泡,持續發高燒。為嘗試打通動脈和清除膿液,少英肚皮的傷口縫上又打開,身體的痛令她消極,「愈等愈失望,想過不如不要再做手術、再經歷換肝之苦。」幸而到了一一年三月,奇迹般,少英等到遺體肝,術後無再出現嚴重併發症,三個月後出院。

陪伴太太走過生死邊緣的曾先生,每日放工就到醫院探望,看到少英躺在床上依靠嗎啡止痛,身上插了最少八根喉管,意志漸失,他帶着兒子默默為她打氣:「日日陪住佢,陪得幾耐就幾耐。」

情況危險被憂捱不下去

瑪麗醫院肝臟移植外科副主任竺兆豪形容,少英一次又一次等待換肝期間,病情極危險,他亦一度懷疑會否捱不下去,「如果(第三個)肝等多幾日才到,可能已經無用。」他說,少英免疫系統攻擊膽管組織,令膽管收窄,膽汁倒流肝臟,每年換肝病人中約一成患此症,病情只會愈來愈差,患癌風險亦較高,只有換肝可救命。

少英首兩次換肝,新肝均出現肝動脈閉塞。第二次換肝時,換肝團隊特別邀請微血管科專家幫手,以顯微鏡仔細接駁血管,可惜肝動脈仍栓塞。第三次換肝,團隊從捐肝者身上抽取另一條血管,把肝動脈直接駁到心臟大動脈,「是全身最粗血管,如果都塞就無辦法。」一般換肝手術需約六小時,少英第三次換肝足足做了十三小時。

記者 張汶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