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為過更美好舒適的生活,千百年來透過創新發明帶動文明齒輪不停轉動,舉例,令「倒夜香」變成歷史的抽水馬桶,曾獲選為人類最偉大發明之一,與為黑夜帶來光明的電燈泡地位不相上下。
理論上,當機械能代替人從事危險、厭惡性或單調的工作,人類便可騰出更多時間享受和思考人生。然而,在現實世界,資本主義講求多勞多得,被機械取代的工種一旦消失,同時沒有新工種出現,機械人便成為砸毀他人飯碗的怪獸。
去年底,麥肯錫公司發表報告指出,二○三○年前,機械人和人工智能將導致全球多達八億個就業機會消失,情況好比當年工業革命促成農業機械化,導致大量農民失業。
近日,德國最大工會組織金屬加工業工會發起工業行動,旗下過萬成員罷工,要求加薪百分之六,及實施可把正常工時從三十五小時減到二十八小時的彈性合約,若資方不讓步,擁有百萬計成員的金屬加工業工會不會收手。
明明形勢比人強,為何德國工會仍敢向資方叫板?德國技術勞工求過於供,機械換人遠水救不了近火,資方處境被動,要提防勞方騎劫生產線。此外,製造業是德國經濟擎天之柱,德國聯邦政府怕工業行動鬧大損及國之根本,相信也在背後力勸資方大事化小。更重要的是,製造業中尚有好一部分工序無法完全以機械取代,需以人手精密加工才能完成,德國以精密製造業為主,勞方發難有其所恃。
面對機械換人的潮流,德國金屬加工業工會腰板依然如此硬淨,與該國獨特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有關。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勞工有意「以德為師」,相信要先秤秤自己有多少斤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