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射燈:黑市堆填區 蓮麻坑現泥頭山 環保署執法慢

蓮麻坑邊境解禁,「泥頭山」隨即湧現。本報記者直擊新界北區打鼓嶺蓮麻坑,每日近二百架泥頭車出入、傾倒約六千噸泥頭,出現約兩個足球場般大、高近二米的泥頭山。業內人士踢爆,該類黑市「堆填區」一日就有七萬元收入,而每車收費只為正規的五分一。該泥頭山大部分雖涉及私人地段,惟環保署證實未接獲其填土通知;涉及小部分的政府土地,地政總署已豎立警告。關注泥頭山的團體指,政府向違規者每罰數千至數萬元,如同當交租,加上巡查乏力,導致泥頭山處處。

政府一二年起分階段開放新界邊境禁區,一六年初開放梧桐河至蓮麻坑段,而蓮麻坑自開放後,以往寧靜的鄉郊不再寧靜。

「每朝八點就陸續有泥頭車駛出駛入,睇住佢哋不斷倒泥頭,搞到周圍沙塵滾滾。」涉事泥頭山位於蓮麻坑路,有附近工作的楊先生(化名)直指,上址有人從事違法傾倒泥頭生意,「有個話事人會協助啲司機傾倒泥頭。」他又提到,當中三分一是政府用地,三分二是農地和菜田,乃私人地段,惟現時卻成為違法「堆填區」。

兩個足球場大 高近兩米

記者日前多日往該泥頭山視察,發現每早八至十二時和下午二至五時,多架可載三十噸的重型泥頭車在上址出入,每隔五分鐘,便有三、四架泥頭車如車隊般駛入堆填區,排隊輪流傾倒泥頭,每小時有近三十架泥頭車出入,每日約有二百架。當泥頭車進入堆填區,「話事人」便會從堆土機下來,向泥頭車司機收費,並指示泥頭車到指定地點傾倒。「話事人」隨後駕駛堆土機到剛傾倒泥頭的位置填平,以圖掩人耳目。

當有泥頭車駛離,記者緊隨其中兩部,他們沿蓮麻坑路離開,最後駛入大埔山塘路一個正在興建住宅的地盤,內裏有多架重型泥頭車正在挖掘。

其後,記者駛入有關堆填區,看見面積有如兩個足球場般大,整幅土地上的泥頭已堆至兩米高,但因堆土機把已傾倒的泥頭填平,加上入口狹窄,外圍有大批樹木遮掩,經過的司機及行人根本難以發現內裏已成一個堆填區。

填土限制鬆 罰款當交租

有業內人士指,現時在公眾填料庫傾倒泥頭,一噸收費為七十一元,但不少非法傾倒泥頭的地點,一輛泥頭車收費只需三百五十元,「一車就有三十至三十八噸泥頭,如果喺指定地點,一車最少收超過二千蚊。」

北區區議員陳崇輝表示,去年曾接獲居民投訴有關地點非法傾倒泥頭,「曾經停過一段時間,但好快又再堆過。」他又指,自蓮麻坑邊境解禁,違法傾倒泥頭情況陸續出現,如同「工廠式」倒泥,曾多次向環保署反映,惟情況依舊。

「政府向違規者每次罰幾千至幾萬蚊,佢哋(違規者)都係當交租。」土地正義聯盟成員吳卓恆指,環保署對於私人農地的填土限制寬鬆,對於「泥」的界定亦很含糊,令不少違規者走「法律罅」。他又提到,有關部門雖會向違規者發出還原令,但終未有確切執行,「規劃署、地政總署喺人手上絕對不足,亦無用力去監管,導致泥頭山愈來愈活躍。」

環保署:曾接投訴正跟進

環保署回覆指,暫未接獲有關地段業主有擺放或堆填建築廢物的通知,而去年十一月曾接獲相關投訴,發現確有填土迹象,正聯絡相關土地擁有人跟進。另外,規劃署回覆指,根據紀錄,並沒有收到該地點相關規劃申請,及發現屬《城市規劃條例》下的違例發展,惟會繼續跟進。

地政總署回覆指,北區地政處發現上址二十四幅私家地段上有填土情況,小部分屬政府土地。有關地段均屬現時新界常見的舊批不可建屋地段,並無土地用途限制。至於涉事的小範圍政府土地,該處已於現場豎立政府土地告示牌。

收錢:當泥頭車進入「堆填區」後,話事人就會從堆土機下來向泥頭車司機收費。

傾倒:話事人在旁協助泥頭車在指定地點傾倒泥頭。

填平:泥頭車傾倒泥頭後,話事人隨後走上堆土機填平泥頭,以圖掩人耳目。

記者緊隨其中兩部從「堆填區」離開的泥頭車,發現他們駛入大埔荔枝山山塘路一個住宅地盤。

圖:朱偉坤

文:周詠欣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