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道傳鏈球菌可殺嬰

常見於婦女陰道和腸道的乙型鏈球菌一般不會致病,但若經懷孕或分娩時傳染嬰兒,可引發初生嬰兒抽搐、腦膜炎、缺氧等嚴重併發症,甚至死亡。本港平均每千名新生兒中有一人感染乙型鏈球菌,晚發性感染難以預防,由出生後一周至長達半年仍可隨時病發。有產婦穿羊水超過卅二小時才誕下足月女嬰,女嬰出生後即證實感染乙型鏈球菌,更在三十六天內第二次發病。

據衞生署統計,本港約兩成孕婦的陰道或直腸拭子樣本中驗出乙型鏈球菌;平均每一百名至二百名帶菌孕婦中,一人誕下的嬰兒受感染。嬰兒可於數小時內出現嚴重併發症,死亡率約為百分之五至十。

公立醫院產前門診以及衞生署轄下母嬰健康院,為孕婦提供乙型鏈球菌拭子普及篩查,呈陽性的孕婦在分娩時需靜脈注射抗生素,以減低嬰兒於出生後首六天出現早發性感染風險,但並非百分百可令嬰兒「免疫」。

女嬰感染後兩病發

中大醫學院兒科學系教授韓錦倫指出,嬰兒在出生後第七天至第八十九天,仍有機會從產道以外的環境受到感染,出現晚發性感染症狀,包括抽搐丶腦膜炎丶缺氧等;少數患者更於出生後第九十天至一百八十天才出現病徵。最高風險是少於卅七周的早產嬰,因為需長期留院,容易受交叉感染。百分之六的嬰兒出現早發性感染後,或受不明原因影響,再出現晚發性感染。

威爾斯親王醫院去年初從私家醫院接收一名卅八周出生的女嬰,雖然產婦在產前檢查對乙型鏈球菌呈陰性,但產程較長,穿羊水卅二小時後才誕下女嬰。女嬰出生數小時後即有氣促丶臉色灰白丶缺氧徵狀,血液驗出含乙型鏈球菌。

女嬰出現首次感染後,在威院留醫十四天,健康良好出院。但隔三周後,即女嬰三十六天大時,突然發燒達攝氏三十九點一度,經常嘔奶打嗝,被送入兒童深切治療部留院三周,以抗生素治療。出院後需跟進三個月,幸無出現併發症及後遺症,女嬰健康痊愈。

盡量保持家居衞生

韓錦倫指出,醫學界近年正研發乙型鏈球菌疫苗,希望讓孕婦及早注射,令嬰兒在母體內經胎盤產生抗體。他提醒,市民平日應盡量保持家居環境衞生,密切注意新生嬰兒身體轉變。帶菌婦女餵哺母乳時,嬰兒吸吮乳頭時造成的損口,亦可能透過血液將病菌傳給新生嬰兒。

記者關琛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