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反對派進退失據 恐再失公民廣場

自林鄭月娥上任行政長官以來,多次向反對派釋出善意,以期收窄相互分歧的關係。在施政報告中,林鄭特意提及重開政府總部東翼前地,而當局日前亦信守承諾,已容許團體申請在指定時間內集會。不過,重新開放還未夠一星期,已有組織違規闖入示威,更與保安人員發生衝突。反對派如此鹵莽衝動,恐怕又會再次招致失去屬於大家的「公民廣場」。

加強保安 無可厚非

政府總部東翼前地被反對派稱為「公民廣場」,緣於啟用初期曾舉行多次大型集會,包括有關國民教育及電視牌照等爭議事件。作為建制派的一員,我不避忌用「公民廣場」,反而覺得此名稱其實挺有意思,是為公民用以表達意見的廣場。除反對派會使用「公民廣場」外,許多建制派成員亦曾在該地進行過請願,而的確東翼前地亦非反對派所獨佔,而是屬於左右各派別的。

事實上,添馬政府總部建築群在設計理念上就是本着「門常開」的精神,而在原先的規劃中亦預留市民未來集會空間的需要。不難想像,初期尚未加設圍欄的東翼前地,就理所當然地成為示威請願的集中地。換另一角度來看,「公民廣場」的存在有助降低大型集會引發衝突的可能性。當面對爭議事件時,正反的支持者可分別使用東翼前地及添馬公園,有效地分隔持不同立場的團體,更能體現出香港「和而不同」的言論自由精神。

不過,隨着近年示威活動有暴力化的傾向,政府不得不採取合適措施,以保障大樓內人員的安全。試想想,當年反東北發展前期撥款的衝擊事件中,示威者以暴徒的方式圍堵立法會大樓,繼而使用工具敲擊幕門玻璃,足以對建築物內人員構成極危險的人身風險。在反東北衝擊過後,政府行政署考慮到東翼前地建築物幕牆以玻璃物料為主,認為有需要增加保安級數,故將「公民廣場」關閉並加設合適的圍欄。

曾有在立法會大樓上班的年輕人向我透露,東翼前地的封閉的確造成一定不便,至少是需要繞路上班,但他表示理解政府的做法。猶如現時立法會大樓的安檢措施,是在大型衝擊事件過後的檢討安排。根據報章報道,曾有一些議員的職員私自偷運載有燃油的發電機入立法會大樓。如果發生意外,後果可以是異常嚴重。為防止東翼前地釀成大規模的意外,加強保安級數可說是無可厚非。

行為過激 適得其反

環顧全球各地,許多政府辦公要地的周遭範圍,都有一定的嚴謹保安措施。如果曾到訪美國華盛頓特區就會知道,總統公園及國會山莊的安檢絕不兒戲,白宮外圍的花園更以圍欄圍繞。當有人無故接近白宮外圍的欄杆時,特警就會即時作出拘捕及進行扣留調查。在另一邊廂的台灣,曾被本港反對派追捧過的台北市市長柯文哲,近日亦指有需要在行政院及立法院的外圍加高欄杆,避免頻繁的民眾「陳抗」活動耗費警力,同時可對辦公人員帶來更好的防護。

當然,若反對派沒有暴徒式的示威,我相信政府也不會封閉「公民廣場」。想深一層,放眼近日所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現反對派過於激進的行為,往往會招致相反的後果。正如建制派修改立法會《議事規則》一事上,若非反對派再三影響議會議程,建制派亦毋須修改議規。如今修改議案因時制宜獲得通過,反對派可謂自討沒趣。也如東翼前地的開放問題,反對派亦應先來一個自我反省,總不能老是諉過於人。

猶記得,反對派過往經常喊出「保護公民廣場」的口號。如今廣場經已重開,若他們希望「守護」,倒不如對其加以「珍惜」,避免再次失去同屬左右各派的「公民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