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假期與外孫女往廣州跑跑。從第一次在一九七二年同一班友人上廣州,這幾十年我還是喜歡廣州,特別是北京路到珠江邊人民南路、十三行、沙面一帶。不過,內地的改革開放,不少地方變成了唯洋是崇,老區多被改造、重建,變成高樓大廈,把原來的歷史風味剷除。一如北京、上海,廣州十三行的西關大屋大部分拆了,老租界沙面也失去了原來的風貌。猶幸清平市場與十三行的服裝批發中心依舊活躍,仍有廣州千百年來批發市場的特色。
狀元坊變得衰落,上下九路也失去特色,騎樓底下多是賣羽絨、運動服、平價運動鞋和皮鞋的商舖。橫街在地產發展商未染指的地方,還可保持小店舖、曲折窄小的老街道,從中感覺到當年初訪廣州的情景。
不過,在十三行的服裝批發市場,卻看到熱鬧蓬勃的小本生意買賣。多年前來過,感覺是與東莞虎門的服裝批發市場同一檔次。今次再來,發覺已趨於時尚化,許多方面可與南韓首爾的東大門市場比較;東大門與南大門市場已發展成為東亞服裝的集散地。廣州十三行一如虎門市場,主要源自市場因素,如今市場覆蓋也不只內地,而是擴及港澳乃至反銷南韓。隨着內地人收入上升,時尚化的趨向還會加強。一般認為,珠三角的發展方向是創新科技產業,但事實上,千百年來日用百貨是大市場的做法。或許廣州市政府認真規劃與推動,日用百貨、家電以至珠寶、中藥都還有大發展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