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島鋼筒 急速沉降 議員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

【本報訊】本報昨日獨家報道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填海地出現急劇的不正常沉降,有顧問評估香港口岸人工島兩個填海用鋼圓筒過去一年下沉約五十至八十厘米,較路政署估計每年一厘米沉降速度快數十倍,但該署仍堅稱只下沉廿多厘米,屬「估算之內」。有立法會議員要求盡快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事件,要求政府官員出席並公開有關的沉降水平顧問報告。至於當局一直強調大橋去年底「具備通車條件」,如今「限期」已過,該署回應時僅指三地政府將報請中央確定港珠澳大橋開通時間,有定案後將盡快公布。

路政署死撐:屬估算之內

路政署昨日重申,香港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的顧問工程師已檢視所有填海工程期間用作建造海堤的鋼圓筒,並沒有發現任何不尋常沉降。該署否認兩個填海用的巨型鋼圓筒出現急劇的不正常沉降,指剔除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海底隧道工程影響(即約十一厘米),兩個鋼圓筒過去一年沉降大約十三至十七厘米,並非五十至八十厘米,而根據顧問工程師分析,兩個鋼圓筒沉降不會影響下方海底隧道的結構及安全。

避答大橋正式通車日子

該署又對大橋正式通車日子避而不答,僅指三地將報請中央確定港珠澳大橋開通時間,有定案後盡快公布。至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預計南面連接路最快明年上半年完成,而北面連接路最快二○二○年完成。

沉降事件仍留下不少疑問,包括路政署當初估計鋼圓筒五十年才沉降五十厘米,即每年僅一厘米,為何從無主動提及其中兩個沉降速度特別快?又未來該兩個鋼圓筒進一步沉降的幅度將如何?而政府如何保持鋼圓筒與屯門赤鱲角連接路隧道之間的五米距離等。公民黨立法會議員譚文豪、陳淑莊及郭家麒去信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主席易志明,要求委員會盡快召開特別會議討論事件,並要求政府官員出席及公開兩份有關沉降水平的顧問報告。

對於消息指政府委託兩間顧問公司評估鋼圓筒的沉降水平,但只採納了數據較為樂觀的一份報告,譚認為政府有責任向公眾解釋為何不採納結果較為悲觀的一份,「今次事件更可能牽涉大橋的結構安全,政府不應為趕工而忽視潛在的長遠問題」。他指大橋工程非首次發生事故,認為大橋一再被傳媒揭發問題多多,包括人工島飄移及物料測試造假等,已令公眾對大橋安全產生嚴重憂慮,政府應主動公開更多細節,挽回公眾信心。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