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異常非小事 大橋安全令人憂

人們常用「大廈建立在沙堆上」來形容荒謬、不靠譜,其實,大橋建立在快速沉降的淤泥上,同樣無法令人放心。港珠澳大橋近日一再亮燈,顯示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不料在此節骨眼上再爆驚人事故,香港口岸人工島其中兩個填海用的巨型鋼圓筒被揭在過去一年下沉約五十及八十厘米,遠超預期水平,令大橋安全蒙上陰影,通車時間也可能因此產生變數。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建設採用新技術,使用鋼圓筒作為填海的柱石,大大提高建島效率。由於海底有淤泥,鋼圓筒出現沉降早在意料之中,關鍵在於沉降速度有多快,是否在安全系數之內。路政署曾估計鋼圓筒每年平均沉降一厘米,但實際上,過去一年內兩個鋼圓筒分別沉降五十及八十厘米,幅度之大令人吃驚。須知道,屯門至赤鱲角連接隧道頂部,距離鋼圓筒僅約十米左右,若鋼圓筒沉降速度不變,大約十年後,鋼圓筒將以泰山壓頂之勢壓毀屯赤連接路的隧道,後果不堪設想。

另一方面,鋼圓筒沉降並不平均,目前頂部有傾斜外移的情況,整個人工島隨之飄移。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何況鋼圓筒的沉降幅度及頂部傾斜度遠遠不是「毫釐」這麼渺小,有關問題影響廣泛,已經不言自明。

既然鋼圓筒沉降如此異常,為甚麼路政署公布的數字卻一直正常呢?原來又是官僚報喜不報憂惹的禍。路政署曾委託兩間顧問機構評估人工島的沉降幅度,兩間機構採用不同的「下沉量度器」,因而得出不同的數值。其中一間所測數據較樂觀,另一間則認為人工島填海土地的沉降一直不穩定,並多次提醒路政署,不料路政署粉飾太平,選擇相信較樂觀的數字並向外公布,指沉降幅度正常,另一組數據則被打入冷宮,以致全港市民至今被蒙在鼓裏。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即使醜聞曝光,路政署依然死撐有關沉降速度及現況在預估之內,不影響海底隧道的結構及安全。出問題不是勇於承認,亡羊補牢,反而一味掩蓋,掩蓋不過就抵賴,這已是官僚的套路。當初高鐵香港段工程嚴重延誤及超支,當局與港鐵竟然合謀遮醜;如今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出現安全風險,路政署依然輕描淡寫,大派放心丸,這絕對不是負責任的表現。所謂意外,就是意料不到,當局再不正視問題,只會錯過補救時機,令問題一發不可收拾。

基建工程,安全第一。何況港珠澳大橋非同小可,它既是國家規劃的第一個跨境基建項目,也是香港第一個成本超過一千億元的大型基建,更是支撐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大交通大動脈之一,因此有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之譽,工程安全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可悲的是,大橋開工以來質量安全事故不斷,人工島飄移、石屎檢測數據造假、工業意外頻生,如今又爆人工島沉降異常,如果這還不是豆腐渣工程,甚麼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