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言集:香港國際化

二○一八年香港應該重拾國際化的發展。國際化不是香港人移民美加澳紐,不是年輕人哈日、哈韓,到台灣、泰國hea,而是思想行為認識文化態度的轉變。首先是包容性,不排斥外人,不是按富國或貧國來分類,更不應排斥血脈相連的內地同胞。其次是學習,知道為甚麼香港與外地有所差異,差異源自甚麼,大家可怎樣按各自差異而有合作、共同演化的互利雙贏。學習的範圍是無邊無際,理由是別人也是不停演變、轉化。別的社會有不同的層次、深度,要了解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後是真正實踐,讓別人走進來,我們走出去,不是閉門造車,也不是葉公好龍。

香港開埠以來便是自由港,開放自由,即使其中包含殖民主義者的禍心和政經企圖。香港能夠持續發展百多年,特別是八十年代中英開始談判以來更有大增長,靠的是自由開放與國際化。惟回歸以來發展有所弱化。一是外國因素,如日本撤走香港作為日本本土的離岸金融中心,更明顯的是英資撤退。二是特區政府本身的問題,對外阻撓與內地的融合,在內則抑制發展,但依然有所增長,主因還是香港的國際化,香港國際化對內地的貢獻,與內地城市的差別。

今年是十九大後中國發展新階段的開局,一帶一路已初見成效,且在國際上拓展日深和日廣,人民幣國際化也蓄勢待發。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話語權迅速提高。假若香港提升國際化,便是國家所需、香港所長,也是香港再次發展的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