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醜聞不絕 超支逾160億元 市民埋單

【本報訊】港珠澳大橋香港段自二○一一年展開工程以來醜聞不斷,香港口岸及接線均出現過不同程度移位,驗石屎方式又爆出造假,令人質疑香港段的結構安全是否符合要求。另外,大橋目標完工日期由前年底延至去年底,足足遲了一年,超支金額更達一百六十多億元,總造價升至近一千二百億元,最終須由市民「埋單」找數。

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及香港接線均採用不浚挖式填海,前者部分海堤建造時須將多個大直徑鋼圓筒插入海床,穿越淤泥層,再以沙料或惰性建築物料回填至筒內。路政署前署長劉家強曾表示,會在填土位置利用臨時堆土加壓,除可擠出泥層水分達至加固效果,亦可能產生橫向壓力,向外推動鋼圓筒頂部及旁邊的海堤。

難抵填料壓力 海堤伸延10米

路政署在傳媒踢爆有鋼圓筒出現移位後才承認,原來全部鋼圓筒皆曾移位,前年(一六年)已有多達廿二個向外移三米以上,去年再新增兩個出現較嚴重移位,向外伸延達三至四米,而移位最嚴重的兩個鋼圓筒更伸延六米以上。至於香港接線的海堤亦曾因承受不住填料向外擴展形成的壓力,向海伸延五至十米,事後路政署署長鍾錦華更「死撐」事件不涉及公眾利益,故沒有主動對外公布。

大橋最新總造價近一千二百億元,單計香港口岸及香港接線已分別超支五十四億六千萬元及八十八億五千萬元,計及港府最新就主橋須承擔約廿三億六千萬元的超支額,整體超支額達一百六十六億七千萬元。由於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工程仍存在延誤隱憂,因此最終超支額可能進一步上升。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