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公:扶貧劫窮濟富 脫貧數據造假

扶貧是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宣稱最牽掛的重點項目,更提出要二○二○年消滅貧困人口的目標,惟國家審計署日前披露,截至今年十月底,發現內地扶貧領域問題資金高達三十二億六千八百萬元人民幣,全國竟有十萬一千八百人因造假而被扶貧救助,有九百七十名官員被追責問責。

審核不嚴 監察不力

十萬人詐窮騙扶貧款,意味有十萬真正貧困的人口得不到扶貧救助,觸目驚心的數據,令人聯想二百多年前被稱為清代第一大貪污案的甘肅冒賑案,地方官員以賑災濟民的名義上下勾結偽災舞弊,當年該案牽連布政使及以下各道、州、府、縣,相當於現在的省部級至縣處級官員一百一十三人,追繳贓銀二百八十萬両,震動全國,連乾隆皇帝也驚呼此案為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

與清朝的賑災腐敗相比,當今的扶貧領域腐敗規模也是前所未有,國家審計署公布的數字應只是冰山一角。最難以想像的是,中共十八大後的五年來,中央掀起史無前例的反腐打貪運動,打虎拍蠅之下,扶貧領域依然還是腐敗重災區之一,以致中紀委近日決定,明年起展開為期三年的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治理。

事實上,所謂「擺拍式扶貧」、「數據扶貧」等各種扶貧造假的新聞近年層出不窮,中紀委旗下傳媒曾刊發一篇題為《假貧困戶佔一半以上》的報道,指山東省鄆城縣七個村被核定的貧困戶五百一十四戶,發現其中竟有二百七十三戶為非貧困戶。

更為典型的則是,廣西馬山縣早前曾被查出該縣三千多名扶貧對象,竟有九成八是假貧困,其中二千四百五十多人擁有二千六百多輛私家車,另有四百三十多人開店開公司,真正符合貧困標準的僅六十一人。顯然,民間諷刺扶貧領域是劫窮濟富,並非流言。

扶貧領域造假卻氾濫成災,除了人性自私自利和貪欲外,最大原因仍是地方政府和官員腐敗,一方面審核不嚴,監察不力;另一方面是官員造假,圖利他人。所以,部分地區不以脫貧為目標,而是要千方百計保住貧困的帽子,上級撥付的扶貧資金層層剋扣挪用,甚至用來建政府辦公大樓,用來發放幹部津貼,真正的貧困戶每月只能領到一百元的扶貧救濟款。

裝兒裝孫 不斷上演

內地改革開放近四十年,扶貧政策也推行了近四十年,國家投入的扶貧資金應該不下萬億元人民幣,但由於各地普遍造假,結果導致有些地方愈扶愈貧,更由於國家持續對貧困地區補貼,部分縣甚至爭先恐後當貧困縣,以致有的地方被列為貧困縣後,竟掛橫額或在電子屏幕大肆慶祝。

習近平顯然相當了解扶貧造假情況,因此在十八大後一改原來扶貧政策,強調以脫貧為目標,並定下到二○二○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目標。各地也紛紛簽下了「軍令狀」,打響所謂脫貧攻堅戰,向中央保證完成脫貧任務,結果又掀起另一波的官場脫貧造假潮。據官媒稍早前披露,在脫貧工作國家省際交叉考核中,中部某縣上演了一場幹部「裝兒子」的戲碼。為應付檢查,一名年輕幹部「潛伏」到貧困戶家裏「裝兒子」,邊叫貧困老婦「媽」,邊表態已致富,結果被檢查組當場揭穿脫貧造假。而四川地方政府為完成脫貧任務,將富戶也報成貧困戶。

因此,在當局嚴打扶貧造假的同時,亦必須警惕各地政府為完成消滅貧困人口目標而造假「脫貧」;由於脫貧工作目前已直接影響各地官員的考核與升遷,貧困地區官員更是壓力倍增,無奈之下,為應付檢查,未來裝兒裝孫的「脫貧」戲,恐還會不斷上演,甚至直接找一班演員表演「脫貧」,也不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