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價,又是加價!港府宣布,為減少駕駛人士等候路邊泊位,在路上兜圈而造成塞車,建議將咪錶最高收費由現時每小時八元增至十六元至二十元。當局稱加價後可將車輛分流至停車場,減少塞車云云。
應付公共服務供應不足問題,「用者自付」、「寓禁於徵」是港府的兩大法寶,人家打工仔「收錢辦事」,港產官僚除了收錢還是收錢,這種絕世筍工全世界也難找。港產官僚辦事能力不怎樣,收錢巧立名目,挖空心思,腦筋卻甚是靈活。好像電子道路收費,提出數十年一直「議而難行」,官老爺居然想到以發展「智慧城市」為名,重新包裝上市,唔到你唔服。
平心而論,市民並非一刀切反對「用者自付」,甚至不一定反對公共服務收回成本。舉個例子,颱風天總有人罔顧警告,到海邊衝浪又或者行山,這種情況,別說救援服務收成本價,甚至額外罰款,相信不少人也會舉腳贊成。這裏面涉及的最重要問題是,增加收費的公共服務是否剛性需求?急症室收費之所以引起極大反彈,是因為市民往急症室看病,絕大多數是有緊急狀況(誰會「貪玩」好人好姐光顧急症室「佔便宜」?)退一萬步說,即使真的有小部分人濫用服務,急症室明明有專業醫護人員分流把關,一刀切加價,等於變相懲罰真正有需要的市民。最要命的是,急症室加價並不能解決問題,當局能拿出統計數據,證明加價後市民輪診的時間有縮短嗎?
「泊車難」問題也是同樣道理。不管是增加咪錶收費抑或「牛肉乾」加價,最受影響的都是對泊車有剛性需求的搵食車司機,對於這班人來說,除非咪錶收費或牛肉乾罰款增加到讓他們除了轉行外別無選擇的程度,否則「泊車難」仍將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