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樽用完即棄既浪費又不環保,環境保護署正進行為期十八個月的膠樽生產者責任制顧問研究,不排除倣效歐洲國家引入「按樽」等可行制度,該署副署長郭黃穎琦透露,署方冀回收時退回按金的做法可增加回收率,但她指須提供足夠誘因,否則市民不會參與。她又稱鼓吹「三紙兩膠」、即紙皮、報紙和辦公室用紙、飲品和個人護理用品膠樽乾淨回收,是要配合內地收緊回收入口要求,當局會正面處理,化危為機。
郭黃穎琦昨在電台節目表示,膠樽體積大、密度低,回收成本高,本港堆填區內有不少雜膠物料,惟大部分不能回收,籲巿民盡量少用,平日可自備餐具。如巿民另有潔淨的非膠樽類塑膠需回收,社區也有資源處理,為刺激回收量,政府將擴大社區回收網絡,包括透過環保基金資助的營運社區回收中心擴大服務範圍至不同屋苑,署方亦正研究中央收集服務,安排車隊到回收中心收集廢膠。
署方又正進行為期十八個月的膠樽生產者責任制顧問研究,不排除「按樽」是未來可行的回收制度,歐洲已有地方實施「按樽」,但她認為需要提供誘因,市民才會把膠樽放入按樽機。
至於廢紙回收方面,郭黃穎琦稱內地收緊廢紙入口要求,規定雜質不能超過千分之五,惟家居廢紙一般較分散,且混合許多污染物,回收商處理時成本大增。她提醒巿民回收廢紙時,物料需要沒淋水、無塑膠及無雜質,雜誌的塑膠封面也要撕走。
郭黃穎琦又稱,香港實行源頭分類十多年,市民已有基本環保意識,惟缺乏乾淨回收概念,若可乾淨回收及源頭分類,增加本地回收量,相信可減低堆填區壓力。
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支持推出「按樽」制等提供經濟誘因的措施,吸引市民回收膠樽。他指「按樽」制在北歐及澳洲等地效果理想,即使效果較差的北美地區,膠樽回收率也達三成,相信如在香港推行,回收率必高於北美,或可達七成以上:「五毫可能唔係個個志在,但拾荒者係另一個安全網,有按樽嘅話,街上嘅膠樽少七成。」他相信回收點、回收方式及「按樽」費等細節不難達成共識,要解決技術問題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