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長假期中市民生活作息與平日有別,適逢流感高峰逼近,香港藥劑協會會長鄭綺雯昨日提醒市民,使用成藥治頭痛、發燒的市民要小心重複用藥,而市面出售的標榜「無睡意」、但具收鼻水功效的感冒藥,所含成分亦有機會令人昏昏欲睡。至於假期中聚會飲宴,有人以為食解酒丸便無事也不妥,因為市面上銷售的解酒丸,都沒有經過臨床實驗:「是否達至解酒都未必知道」,呼籲市民不要以為服藥後可不醉,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酒後駕駛。
鄭綺雯表示,假日期間,不少市民出境旅遊,大都會帶「平安藥」防止發燒、頭痛等病徵,遇有不適,有市民便會自行服藥,然而,市面大部分治療感冒、傷風、發燒及止痛的成藥,大都含有「撲熱息痛」成分,不論是藥丸或沖劑,但治傷風的藥未必對頭痛有效,所以,市民可能使用兩款藥物,致重複攝入「撲熱息痛」,惟人體二十四小時內不能攝取超過四克,即大約六至八粒含五百毫克「撲熱息痛」成分的藥,否則可能導致中毒風險,令肝受損,呼籲市民選購藥物時要細閱成分,有需要時可諮詢醫生及藥劑師意見。
而不少有「無睡意」包裝指示的感冒藥物,若具有收鼻水及抗敏的功效,其中成分亦有機會令人昏昏欲睡,鄭指出,所謂「無睡意」,只是指藥物未有額外加入具安睡成分的藥物劑量,需駕車或要注意力集中的人仍要小心。
至於市面上的解酒丸,包括葡甘露聚糖、半胱氨酸及含人參、茯苓等中草藥成分,這些藥物聲稱含天然成分,能保護腸胃及增加人體維他命,但鄭綺雯指,這些用品其實未有經過臨床實驗:「每個人都是以身試藥」,「(解酒丸)一直都沒有科學根據,到目前醫學界都沒有一款解酒丸,服用後能達至千杯不醉」,她呼籲市民不應盡信標籤上的藥用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