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風波:正視澳門短板

管理學有所謂「木桶定律」(Cannikin Law),大意是說一個木桶能盛多少水,並不取決於桶壁上最高的那塊木塊,反而取決於桶壁上最短的那塊,因此「木桶定律」又叫「短板理論」。另一種類似說法是︰一個木桶中的木板只要有一塊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水桶始終無法盛滿水。

用「木桶定律」評價一個社會,不要看GDP或上層的人的生活,而要看最底層的弱勢群體日子過得怎樣。本報報道澳門路環山上貧民窟長者居民的慘況,令人怵目驚心。貧民窟缺乏上落山設施,連最基本的消防、衞生設備也欠奉,長者一旦出事,只能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一百一十六級天梯,山下的紙醉金迷與山上的人間地獄,形成極強烈對比,正正應了那句歌詞「徘徊地獄又折返人間」。

細閱報道,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是「澳門式等上樓」。陳伯受訪時無奈表示,自己「無錢命賤,連社屋(社會房屋,相等於香港的公屋)租金都畀唔起」,惟有蝸居山上鐵皮屋。香港長者貧窮問題同樣突出,公屋輪候冊同樣大排長龍,但好歹也有個盼頭,只要夠長命獲分配單位,生活立刻可得到改善,卻從來沒聽說過有人「公屋都租唔起」。

近些年外界對澳門一片善頌善禱,看到的其實只是木桶的「長板」,興建了多少豪華賭場、酒店,人均收入進入已發展地區水平,政府今年又派錢若干……然而又有誰關注像「陳伯」那樣的「短板」?「不查處處鮮花,一查全是豆腐渣」,這既是內地官場黑暗的寫照,也是今日澳門的現實狀況。除了人間地獄貧民窟,風災善後工作一塌糊塗、海關倒掛五星旗、前線人員惡待旅客……凡此種種,皆顯示澳門管治水平「衰過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