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民陣營為協調各山頭在立法會議席補選之戰推出最強候選人,同意由初選機制做篩選,所謂願賭服輸,不得反口。初選最矚目的環節是初選論壇,對駁互辯之中見真章,讓一眾政黨中人洞窺參選者的口才。
初選的目的,據悉是要選出能最大限度團結傳統泛民及本土自決派各大小山頭,以至獲得泛民光譜能吸納的選票。有參選人自命為「民主派的最大公約數」,並狠批對手缺乏代表性及知名度,無勝算可言。
泛民要打贏補選戰,除了各選區不可出現多人競逐令選票被分薄之外,協商產生的單一候選人,應該是泛民不同政治光譜的選民均能接受的人物,以便最大限度取得「後黃金律時期」約逾五成的選票。稍有差池,隨時被建制陣營成功偷襲。
政治光譜碎片化是泛民陣營最大的隱憂,殆無疑問。初選論壇有「舊燈膽」被圍攻,現場所見本土自決派成員情緒激動,兩位前立法會議員論知名度確實不低,但在後佔領運動時期,大台被拆、誰也無法代表誰的情況下,加上黨派間恩怨情仇的糾纏,未來補選工程全面展開時,不同黨派能否捐棄前嫌,同仇敵愾,槍口一致對外,實在不無疑問。
對比強烈的是,建制陣營視補選為機不可失,經各黨派內部強力協調後,在三大直選區各推一名候選人,而且一早秣馬厲兵,在各區深耕細植,備戰工作可以說得上是全面深入。世紀補選之戰,好戲在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