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豈同滅蚊蟲 對症下藥最關鍵

香港表面上是富裕城市,實際上貧窮問題愈演愈烈,去年貧窮人口更創下八年新高達一百三十五萬,每五個港人就有一個貧窮,令人震驚。面對愈扶愈貧的窘境,高官猶自死撐,更明言未來貧窮人口只會更多,擺明為扶貧不力賴帳。

歷屆政府都將扶貧口號喊得震天價響,擺出悲天憫人的態度,但事實勝於雄辯,從貧窮人口不斷增加已知扶貧徹底失敗。勞福局局長羅致光對此顯得深深不忿,反駁指經過恒常現金福利介入後有十七萬人脫離貧窮線,而貧窮線下住戶收入總差距亦大幅收窄,又以滅蚊做比喻,「即使不能完全滅蚊,仍會採取滅蚊行動」,反問一味揶揄政府,政府是否應該停止扶貧云云。

誠然,港府近年推出的扶貧政策五花八門,單是關愛基金注資已高達一百五十億元,福利開支更佔政府總開支近兩成,絕對不是小數目,但扶貧是否扶得其所,好鋼是否用在刀刃上才是關鍵。「東方報業民意調查」大部分受訪者指出,港府的扶貧措施審批死板,欠缺聚焦甚至自打嘴巴,結果淪為紙上談兵,可謂一針見血。高官與其提出不倫不類的比喻「發晦氣」,不如「有錯就認,打就企定」,想方設法對症下藥。

事實上,說港府愈扶愈貧並非無的放矢,單是被當局視為「王牌」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因為申請限制多多,獲批個案佔預期不足兩成,得物無所用。就連羅致光都不得不承認高估了低收津的成效,以致扶貧效果不彰,預計今年貧窮人口有增無減。儘管當局決定優化計劃並改名為「在職家庭津貼」,但如果只是換湯不換藥,無法大幅提高受惠人數,也是沒有意義。

更令人莫名其妙的是,港府高官一方面強調公屋扶貧效果顯著,聲稱將公屋福利計算在內後,貧窮人口大降至只有七十一萬,但另一方面又將新建公屋一刀切改為「綠置居」出售,既沒有增加公屋供應,又令上樓時間進一步拖慢,簡直諷刺。社福界人士批評當局「空有處方而不落藥」,跟見死不救沒有二致,不可謂沒有道理,尤其是樓價租金高處未算高,住屋開支往往佔貧窮戶每月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當局一味頭痛醫頭而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即使現金福利再多,派錢再豪爽,甜一甜嘴巴之後也是無以為繼。

另一方面,隨着本港人口老化加劇,老年貧窮問題勢必更為嚴峻,港府只知將貧窮人口增加歸咎於長者人口增加,卻沒有提出實質的安老對策,簡直不負責任。羅致光承認現時資助安老院舍嚴重不足,但又推諉於覓地難,擺出無可奈何的態度,說穿了就是將皮球踢給下屆政府。要知道,扶貧和安老相輔相成,高官只知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難怪社會百病叢生。

說到底,港府作為世界有數的富裕政府,沒有甚麼事情解決不了,端視乎有沒有承擔和決心而已。可惜人們看見的是,港府嫌貧棄老,敷衍塞責,以致老年貧窮、跨代貧窮、在職貧窮積重難返,基層難有脫貧之日,能不悲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