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府衙遲遲不對二十三條本地立法,理由是本港的「政治環境」現在不合適,社會爭議太大,難以凝聚共識……其實這些都是藉口,朝廷和港人看得很清楚,他們大玩「拖」字訣的真實心思是,第一,根本不想為二十三條立法,根本不想履行憲制責任;第二,他們表現出怕字當頭,對反對派和一切反對二十三條立法的聲音畏之如虎,根本沒有信心、沒有鬥志排除一切障礙,克服一切困難為二十三條立法,乃典型的懶政怠政混日子。於是,他們就誇大其詞,誇大二十三條立法的困難、爭拗和種種麻煩,以此嚇唬北京和港人,好「名正言順」、「理由充分」的卸責不作為,避之夭夭。
回歸二十年,香港行政、司法、立法領域「天生」懷疑抗拒「一國兩制」的勢力並未有減,用兩制大一國、用地方抗中央的心態並未有減。這些勢力和心態一直聚焦在二十三條本地立法上。他們知道若二十三條立法就不能有效「抗拒一國、對抗中央」,今後發生在香港的一切「反中亂港」,危害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自決求獨」及和外部勢力相勾連的行為就要受到司法懲處。大凡懷有這樣心思的人,當然會千方百計尋找各種藉口拖延立法,他們不想「自掘墳墓」也。
與此同時,反對派一貫瘋狂反對二十三條立法,這正中了香江府衙某些人的下懷,為其抗拒立法、拖延立法提供了藉口理由。反對派們也深知香江府衙中有人很需要這些理由,於是他們就抓住一切機會不厭其煩的大反特反二十三條立法,不斷發出「不惜一切、抗爭到底」的叫囂,香江府衙中人就藉此驚呼二十三條立法「政治環境不合適」呀、「時機不成熟」呀、「爭拗激烈、社會分化、難以達到共識」呀,這類表演已有多次,然尾巴露出,居心可見,今後很難蒙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