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語言素有優美之譽,但這種優雅之美卻逐漸被低俗取代。尤其是在網上,各種庸俗、暴力與侮辱性詞語鋪天蓋地,本來平日說不出口的粗言穢語充斥網絡,人們慢慢習以為常,開始蔓延至日常生活。今天,低俗被捧為潮文化,粗言穢語竟然成為時尚。許多名人,包括我真心尊敬的文人學者,用語都開始低俗化。
很多人都以語言粗鄙為正常,其實這絕不正常。不只語言學家,許多有識之士已經指出,這些粗鄙語言因網絡而日常化,表明了優雅文明正在面臨挑戰。港大副校長任命風波中,部分學生闖進會議廳,包圍、以粗口辱罵委員;樂隊在嶺南大學高唱具冒犯性的粗口歌辱罵警察;大學粗口標語風波;或是中大學生會前會長以粗言穢語辱罵來自內地的學生等事件,都反映原本開放、理性的大學校園,現在充斥着反文明的粗鄙和歇斯底里的語言暴力。
名人及學者的言行對學生、對社會影響深遠,故更應自重自律,盡社會責任,言論自由並非無底線。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一次演說中表示女性在科學和工程領域人數比例相對較低,是因為能力的問題。他的說法被認為是歧視女性,哈佛教授對他投不信任票,成為他於○六年被迫請辭的主要原因。
當然,語言的流行與淘汰是一個很大的話題而且很學術,不可能在這裏深入探討,但筆者認為,中國人「禮儀之邦」的文化、優雅的言詞,及尊重他人、以禮待人的傳統美德,我們必須堅持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