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京官曾經慨嘆,香港沒有依法「去殖民地化」,讓一些本應放在歷史博物館裏的東西跑出來招搖過市,部分更被奉為金科玉律。這並非無的放矢,施政報告致謝動議就是最無聊、最荒謬的殖民地遺物。
港英年代,總督代表英女王君臨香港,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每年發表施政報告後,立法局議員照本宣科「謝主隆恩」,充滿奴才味道。回歸後,這種本應放在歷史博物館裏的東西依然被奉為金科玉律,年年行禮如儀,實在滑稽可笑。最尷尬的是,過去施政報告致謝動議全是順利通過,如今恰恰相反,十居其九被否決,禮貌性動作淪為政治角力,為立法會添煩添亂,與其說是致謝動議,不如說是致哀動議。
殖民地時代有好的東西,也有不好的東西,不能統統丟掉,也不能全盤照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正道。好像致謝動議這種充滿腐臭味道的東西,不僅不合時宜,而且令人厭惡,為何還要保留下來呢?難道這才叫「五十年不變」?在反對派瘋狂拉布之下,立法會本已陷於癱瘓,多少民生議題受阻,多少正經事待辦,現在還要花三天時間爭論這項毫無意義的致謝動議,豈止是本末倒置,簡直是浪費公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中國進入新時代,朝着偉大復興的目標迅速前進,全世界無不爭搭中華號快車,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更是滿載而歸。唯獨香港依然關起門來內鬥內耗,餘孽漢奸固然囂張狂妄,整個社會也隨着殖民幽靈一起腐爛。